無論一個人爛到什麼程度,身為他的親人都得照單全收?他道出華人社會最荒謬價值觀

2018-03-21 16:55

? 人氣

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本質只是人與人感情的一種。既然是人的感情,那麼就有好有壞。我們不可能跟每個人的關係都很好,而且還可能有很多敵人。

在新創公司,加班是很正常的現象。工作之餘,我們也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談點人生理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次加班到後半夜,一個同齡的同事問我:「宇晨,父母一直在干涉我的生活,我現在喜歡一個女孩子,但是父母覺得她身高太矮了,以後對後代不好,不讓我們結婚,我該怎麼辦?如何才能獲得獨立?」

我的答案很乾脆,獨立從來都無須獲得,而是一種既定事實,人人生而獨立。對這個同事來說,如果不依賴父母金錢輸血,自己經濟獨立,獨自一人居住,那麼獨立本身就是既定事實,無須獲得。

父母與子女之間不存在「兜底」關係

有一句形容男女關係的話,叫作「無愛,無傷害」。我們身邊經常出現父母和子女之間以「愛」的名義相互傷害得死去活來的例子,其本質就是兜底關係。

兜底是什麼?就是無論一個人爛到什麼程度,作為他的父母或者子女,都照單全收。子女不應當給父母兜底,父母也不應當給子女提供兜底。往往在我們生活中,由於父母與子女之間出現了兜底的暗示,但最後卻無法兜底,對方無法接受隨之而來的巨大落差,最終只會釀成無可挽回的悲劇。

之前有個新聞,有個年輕人準備結婚,父母湊錢給他買婚房,但是年輕人覺得房子面積太小,出了售屋接待處的大門就開始跟父母吵架,甚至毆打自己的父母,最後居然是旁邊圍觀的群眾實在看不下去了,把這個年輕人打了一頓,報了警。而他的父母即使挨了打,也沒想過要報警。

想來也是父母給了這個年輕人購買大婚房的期望,最後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落空了。所以兜底不成帶來的巨大落差導致了關係的撕裂,甚至導致親人之間的肉體傷害。我不會選擇為孩子兜底,也不會因為我是他的父親而去掌控他。我現在二十七歲,未來十年很可能會有自己的孩子,對我來說,撫養他是我的義務,因為他並沒有選擇來到這個世界,是我把他強行帶到這多災多難的人世間,所以我必須撫養他長大成人。但要注意的是,我不會以撫養他成人為由要脅他,甚至去控制他的人生。因為他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是我,他是他,我撫養他是我的義務,但他並沒有義務只能順著我,只能任由我的擺布。

人就是人,不是掛線的木偶。

承擔是選擇的另一個含義

好的父母將子女視為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沒有一般華人傳統家長的傲慢。在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把我當成一個自我的個體來對待,對他們來說,我的意見很重要。

九歲的時候,我看《家庭》雜誌的專訪裡寫了天才圍棋少年常昊的故事,我覺得學圍棋很拉風,就告訴了父母。媽媽聽到就當真了,打電話到雜誌社詢問這家位於武漢的圍棋學校。得知「棋聖」聶衛平是名譽校長,再次徵詢我的意見後,便送我去了那所學校。

我的父母很少設限我、指導我的人生,而是支持我去付出代價,並且為此承受。九歲的我,來到完全陌生的武漢時,就註定了我一生的冒險。即便在夏天熱得頭暈,冬天沒有暖氣瑟瑟發抖;即便我不適應學生餐廳裡的飯菜,一天也吃不了一頓;即便在教練訓斥後我無人訴說,只能蒙在被子裡偷偷哭一夜;即便我羡慕其他孩子有家長來送食物,而我卻只能孤零零地看著校門;即便我真的想念父母,但我的父母依然告訴我:你是一個獨立的人,我們可以像朋友一樣幫助你,傾聽你的意見,但當你做出了選擇,即使今天回來哭訴,那也沒有辦法。

既然選擇了,就要認,這是我從父母那裡學到的。這也讓我在人生的各個分岔路口的選擇中,能夠從不後悔。

當然,父母和子女的關係不是單向的。對於孩子來說,有義務幫助父母建立安全網,重點在於幫他們規劃好一定程度的保險,這樣能幫他們安排好年老之後的生活。即便幫父母去買保險,也應該是子女利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提供建議,父母付帳,然後子女完成法律規定的贍養義務,不要提供超出義務之外的保護。這樣才能讓雙方都獨立自在。

選擇不僅僅意味著當時的決定,更意味著之後的所有事情都要承擔,承擔是選擇的另一個含義。

沒有人需要為孩子「兜底」

有好的,就有壞的。在我看來,一個壞的父母與子女關係的處理方式是:孩子對父母的撫養品質有非常多的期待與要求,要求父母買房子、買車子、找工作,甚至找另一半。但絕大多數情況下,過多的期望和想法終究只會害了自己,並沒有益處。

在我十七歲下定決心考北大的時候,當時就有一個關係不錯、成績也差不多的同學勸我說:「你不用那麼努力,我爸爸認識某某『二本』大學的校長,只要我們考到『三本』的分數線就能上那個大學了。你也別努力了,到時候我們一起報,肯定能上,我替你跟我爸說。」

於是,考試前的時光他過得很輕鬆。當我每天早晨做英文、數學題目的時候,他在睡覺;當我在深夜讀歷史、背文章的時候,他在打遊戲;當我週末自己做模擬考題的時候,他去郊遊。最後的結果是,我逆襲上了北大,他卻連「三本」的標準都沒達到,只能上一個專科學校。後來我來了北京,人生就此別過,我們的人生軌跡大不相同。

這不僅是像我這樣出生在普通家庭,沒辦法靠爸的孩子才有的問題,即便是可以靠爸的人,也是如此。

因為創業的關係,我也認識了不少富二代。跟大多數人想像的不同,很多富二代完全不是專橫跋扈、趾高氣揚的姿態,反倒是很低調、很內斂,甚至有些悶。因為他們從小就被嚴密地保護起來,幾乎所有的人生路徑完全被控制,所以他們普遍顯得沉穩、有教養,卻缺乏衝勁和冒險精神。他們早就習慣了蕭規曹隨父母的路線,卻沒有獨立承擔風雨的能力。

就像是最近熱播的金星主持的《中國式相親》裡面的那種中國式孩子一樣,他們什麼都想尋求父母的幫助和意見,殊不知在血雨腥風的創業江湖中,根本不會有人因為你的父親是「富比士排行榜」上前一百名的富豪就手下留情。其中一個富二代幾乎與我同時開始互聯網創業,到目前虧了三四千萬,把老爸給的錢賠得血本無歸。他時常跟我訴說自己的無奈和無力。

儘管這些富二代朋友的父母本身都是非常成功的企業家,但父輩的優秀和孩子的優秀沒有任何關係。他們全方位地為孩子「好」,幫他們兜底的結果就是:自己的小孩不僅無法成功創業,甚至無法生存。他們尚且如此,絕大多數普通人又怎麼能指望依靠父母就能成功呢?所以成功這件事終究是要靠自己的。

我節目的聽眾裡有個一九九二年出生的小女生,因為單親家庭的緣故,很聽母親的話。本來在北京待了兩年,後來因為母親覺得大連離家近,就回了大連。因為母親覺得男生對她好,男生家裡窮,就不同意她和男生在一起。最後她母親替她付了房子的頭期款,她一切都按照母親的意願去做了。

當父母規劃好子女的路線,子女就成了木偶,在路線中翩翩起舞。可失去了靈魂的舞蹈,這樣的舞姿即便再曼妙,又有什麼意義呢?

作者介紹│ 孫宇晨

他是創業精英,世界經濟論壇全球傑出青年,90後知識型網紅第一人。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年輕是這個世界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原標題:與這個世界的父母談談)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