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醫療器材重處理草案已上路 攸關人民健康,民眾知的權益應如何維護?

2021-09-07 10:00

? 人氣

醫改會:建立追溯制度 醫病資訊不對等 恐釀醫療糾紛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副執行長林雅惠也說明,一次性醫材重處理一開始確實是從醫療成本這件事情為考量,但目前的問題重點在於,民眾是否能完全理解重處理的範圍與費用的訂定?資訊有無對民眾完全透明?政府的稽核與把關機制是否完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林雅惠表示,根據了解,醫材重處理將有3年由醫療院所自行提出計畫並作為過渡期,未來將會由GMP廠執行,醫改會關注的問題在於,事先審核是否符合規範,同時主管機關也應該主動提出稽查量能。

值得注意的,醫材與藥品不同,本身就容易受到人為操作之因素影響,如果再加上重處理,屆時有狀況發生時,一定要有追溯制度,才能預防或是降低問題的發生,民眾若要申訴管道也才有所依據。

若民眾遇到醫材重處理權益受害,吳榮達表示,站在消費者的權益,可傾向先行調解針對重處理一次性醫材的醫療責任進行初判,建議可以採用相關制度,提撥款項來作為補償機制的作法。消基會接下來也會檢視各醫療院所的訊息透明化,以及針對內外稽核上是否進行揭露來進行監督。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副執行長林雅惠表示,會持續關注醫材重處理草案審核是否符合規範,同時認為主管機關應主動提出稽查量能。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副執行長林雅惠表示,會持續關注醫材重處理草案審核是否符合規範,同時認為主管機關應主動提出稽查量能。

林雅惠強調,民眾在簽署自費同意書一定要非常留心,有任何問題一定要問清楚,若在醫病資訊不對等的狀況下,碰到狀況進到訴訟,對於民眾或醫療院所來說都是相當耗費心力。

另一方面,行之多年的藥害救濟制度,一直以來並未納入醫材項目,目前僅限通報案例,但醫材的樣態非常複雜,吳榮達認為應該儘早列入。目前中央的醫材比價網,在民眾查詢醫材重處理的訊息似乎不夠完善,易用性也不高,因此從資訊揭露的部分與稽查制度的改善是當務之急。

然而,面對今年上路的單次醫療重處理草案,醫材廠商對此也回應,重處理可能有助於降低整體醫療成本,及減少耗材消耗,但前提是必須奠定於病患的健康與安全的原則上。醫材廠代表表示,一般而言,一次性醫材的製程皆以一次性使用為目的,重處理可能對於器械性能產生不良影響。若重處理之一次性醫材品項為高度風險或侵入式器材,且經由未經認證的單位進行重處理時,恐讓病患面臨重大風險,這也是大家最不願看見且最擔憂的問題所在。

然而,國外多國針對重處理醫材的檢核,皆訂定十分嚴格的品質控管規範,並交由政府認證的第三單位執行,以確保醫材的效能無虞。以現有公開發布的資料中可發現,台灣尚未訂定統一且完整規範與任何檢核配套,從消基會與醫改會立場更不難發現,民眾手術的安全問題,以及手術過程中若出現不良反應,相關的患者權益與醫糾發生後的責任歸屬問題,更值得大家深思!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