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錢人越來越有錢?過來人道出5個真正致富關鍵,從一杯酒就能看出富豪和窮人的差異

2021-04-08 14:39

? 人氣

有錢人一定賺很多、花很多?其實他們超節儉!(圖/取自imdb官網)

有錢人一定賺很多、花很多?其實他們超節儉!(圖/取自imdb官網)

1990年代中期,湯瑪斯‧史丹利與威廉‧丹寇(William D. Danko)合著的《下個富翁就是你》(The Millionaire Next Door)瞬間爆紅,最大的原因是它揭露的數字很驚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兩位研究人員的全面性問卷調查中共有249個問題,受訪者為1,000名美國人,平均收入為370萬美元。其中三個問題是:「你的父母非常節儉嗎?」、「你很節儉嗎?」、「你的配偶比你節儉嗎?」而大多數受訪者對這3個問題的回答皆為「是」

當被問及花錢習慣時,這群百萬富翁揭曉了一些驚人的事實:

50%的受訪者從未花費超過399美元買西裝,而75%從未花費超過599美元。

50%的受訪者從未花費超過140美元買鞋子,而75%從未花費超過199美元。

50%的受訪者從未花費超過235美元買手錶,而75%從未花費超過1,125美元。

50%的受訪者從未花費超過29,000千美元買車,而95%從未花費超過69,000美元。

除了14%繼承財富的受訪者之外(他們平均花費36,000美元買一臺車)其他百萬富翁平均花費27,000美元買一臺車——只比當時美國大多數人的平均費用多22%。更令人吃驚的是,只有24%的百萬富翁有買車,而且只有20%的百萬富翁會去租車。

幾年後,史丹利又做了一個研究,發現受訪的百萬富翁中,99%以上不曾購買或租用以下品牌的車:奧斯頓‧馬丁、藍寶堅尼、蓮花、法拉利、勞斯萊斯、賓利。此外,79%的受訪者不曾購買、租用BMW或凌志,75%不曾購買或租用賓士。美國百萬富翁最喜歡的車子不一定是高級車,而是低調的福特。

26美元的酒,是有錢人請客的上限

在史丹利的研究中,富翁被問及他們請好友或鄰居喝酒時,會花費多少錢。90%的人說他們最多花26美元,如果是自己喝的話甚至更少;而有95%的人就連在自己最愛吃的餐廳,也不會花超過40美元。

史丹利也在《下個富翁就是你》一書中指出,大多數百萬富翁的致富主因都是節儉,而非高收入。他將高收入人士分成兩個花錢習慣天差地遠的族群:PAW(ProdigiousAccumulators of Wealth,高財富累積人士)與UAW(Under-Accumulators of Wealth,低財富累積人士)。

兩個族群的年收入都高於平均值,分別為73萬美元與71萬5千美元。然而,PAW的平均資產為750萬美元,UAW只有40萬美元,研究發現:「UAW有入不敷出的傾向;他們非常注重消費。而且他們輕忽了建構財富所需的許多關鍵要素。」

平均來說,PAW每年花8,700美元買衣服,而UAW每年花3,0000美元。前者每年花12,000美元在車子上,繳1,4600美元的房貸;後者每年花7,2000美元在車子上,繳107,000美元的房貸。

在2009年出版的著作《別再裝有錢》中,史丹利創造了「損益表式富人」這個詞,來形容愛花錢而不未雨綢繆的高收入人士。而光譜的另一端是「資產負債表式富人」,他們有效且系統性的建立財富。

史丹利提供一個簡單的公式,以計算你屬於哪一類人:將你的年收入乘以年齡再除以10,就是你的預期淨值。換言之,一個58歲、年收入10萬美元的人,身價應為58萬美元。

耐人尋味的是,「資產負債表式富人」(高淨值人士的前25%)的實際財富比預期高了2.49倍:前述例子中的58歲人士,身價有144萬美元。反觀「損益表式富人」(高淨值人士的末25%)累積的財富,只有預期財富的66.5%(以中位數計算),因此那位58歲人士的淨值將只有379,900美元。

兩個族群都聲稱自己的目標是「變有錢」但變有錢對於兩個族群的意義截然不同:「損益表式富人」想要盡情揮霍,而「資產負債表式富人」則為了財務獨立而努力。

某些職業的損益表式富人占的百分比高很多,但其他職業則是資產負債表式富人占多數。2006年,383位高收入醫師與275位高收入律師中,只有100人是資產負債表式富人;而100位職業為農夫的資產負債表式富人中,只有53位是高收入人士。這些數字還滿令人意外的,它們顯示有許多高收入人士無法成為富翁 ; 反過來說,有些富翁也不是高收入人士。

在史丹利的另一本書《為什麼他們擁有億萬財富,而你卻沒有?》中,觀察了733位百萬富翁的生活方式。他發現:「百萬富翁(甚至多數的千萬富翁)不會透過消費商品來享受生活,他們的喜悅與自我滿足,更多是來自於家人、朋友、宗教、財務自由、身體健康,或許還會打一下高爾夫球。」

雖然97%的美國百萬富翁有房子,但很少人住豪宅。他們的房價中位數是75萬美元,而且主要是在買下之後增值的 ── 購入價的中位數是453,000美元,而有75%的人住在1978年之前蓋的房子。

完全抵押房子、等增值、然後再抵押以賺取用於支出的資本,在美國是很常見的做法,不過研究證實百萬富翁們很少這麼做。他們當中有39.9%已經付清所有房貸,更有10%的房貸低於10萬美元。書中更進一步的提問也揭曉了許多驚人的細節,足以粉碎大家對於「浪費的有錢人」的刻板印象:

70%的百萬富翁宣稱,他們會把穿破的鞋子拿去修,而不是買新的。

50%的百萬富翁會修舊家具或換墊子,而不是整組換掉。

50%的百萬富翁曾因長途電話太貴而換過電信供應商。

當被問及過去12個月做過哪些事,史丹利調查的美國富翁們有85%說他們跟會計師聊天、81%逛過博物館、64%捐錢給慈善機構。美國人一般認為有錢人會從事的活動,有錢人反而不怎麼喜歡:只有20%曾經駕駛過帆船或在巴黎度假;4%曾在阿爾卑斯山滑雪;3%曾經搭郵輪環遊世界。

研究人員還請百萬富翁記錄自己30天的活動:93%陪小孩或孫子;88%跟朋友聚會;46%去麥當勞或漢堡王吃飯;31%去沃爾瑪(WalMart)或凱馬特(Kmart)購物;但只有26%去逛薩克斯第五大道(Saks Fifth Avenue)之類的高級百貨。

對有錢人來說,自由與獨立比奢侈品更吸引人

在我的研究《財富菁英》當中,我深度訪談了45位超級有錢人,請他們解釋聽到「錢」會聯想到什麼,而他們就這個主題給了許多有趣的角度。

1.安穩 ── 也就是「除非我犯大錯,否則我不會有財務問題」。|

2.自由與獨立。花錢買新東西與投資的機會。
3.有能力負擔更優質的生活。
4.有錢會使你有自信搞定許多事情。
5.儘管可能會被仇富的人嫉妒,但你的知名度會提高,也就有機會認識有趣的人。

首先,受訪者認為與金錢最有關的面向是「自由與獨立」,大幅領先其他面向,只有5位受訪者給它低於7分的分數。根據分析受訪者答案的結果,有23人給予「自由與獨立」最高分(10分),但只有9人給予「安穩」最高分,至於「有能力負擔更優質的生活」,只有2人給予最高分。

答案顯示,這些富裕的受訪者認為自由與獨立是很重要的。幾乎所有受訪者(包括超過70歲的)都持續在工作,而且花了大量時間在自己的專業活動上,儘管他們根本不必為了財務理由而工作。

另一方面,並非所有受訪者都很嚮往「有能力負擔更優質的生活」,不過還是有13位受訪者覺得這個因素非常重要;相比之下,有10位受訪者完全無視此因素、或覺得它不重要。其中一位最有錢的受訪者是以清心寡欲聞名的,對於「有能力負擔更優質的生活」這個概念的反應很唐突。

他簡短回答道:「問下一題吧,我不在乎這個。因為我總是只看到難關與我想創造的事物,而我需要錢來克服難關與創造那些事物。」對於這位富翁來說,金錢就只是克服創業難關的必備工具而已。

另一位受訪者被問及金錢在他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金錢是否能讓他買更好的東西,結果他的回答也很草率:「這我沒興趣。」還有一位受訪者的答案只有短短四個字:「我沒有買。」尺度從0到10分,他只給這項因素1分。

為了替昂貴的奢侈品牌建立市場機會,市場研究人員調查了收入足以負擔奢侈品的人。受訪者被要求為自己對於奢侈品的喜好程度評分,尺度從1到10。中國有錢人平均分數為8.2,是最喜愛奢侈品的國家,接下來是美國人(6.8)與德國人(6.1),日本人排最後,平均分數為5.6。

換言之,難怪全世界各大國家中,日本的百萬富翁占總人口比例是最高的,而中國最低,正如我們在第2章看到的:是否能成為百萬富翁,與消費習慣直接相關。

想存錢,就投資不動產

人們在討論「有錢人」的時候,容易將兩個族群混為一談:擁有很多財富的人,以及賺很多錢但身上經常沒錢的人。兩者的差別在於花錢習慣,如果你想變有錢,就必須量入為出。

投資不動產是個讓你更輕鬆存錢的好方法。你可以買房子租給別人,然後將房租全部拿來付房貸,這樣你每個月的存款就會大幅增加,假如有定期還貸款的壓力,你就必須強迫自己每個月撥出一筆錢。

而收入越高就越容易貸款買房,因為銀行會考量你的個人信用以及房產的價值。這就是為什麼擁有不動產的人在退休的時候,會比其他收入相同的人獲取更多財富——因為他們必須付房貸,所以每個月就會乖乖存錢。關於這個主題,第13章會談到一些有趣的事實與數字。

許多人覺得存錢很難,是因為存錢必須犧牲當下的滿足,才能在未來獲利。存錢就跟維持健康飲食一樣,會隨著時間累積,只要自律就能獲得長期的回報:現在忍住不買巧克力或新車,以後就能達到想要的結果,無論是大筆財富還是完美的身體。

然而,大多數高收入人士都沒有足夠的存款,因為他們除了沒有持續存錢,還喜歡亂投資。在本書第2部,我將會討論投資人常犯的錯誤,以及如何避免它們。我在這裡先提一個重要的建議:務必將你的儲蓄策略建立在「雙基礎」上 ── 不動產與股票。

不動產乍看之下的「缺點」(它比股票難出售)其實反而是優點,幫助你在累積財富時實踐所需的自律,而股票乍看之下的「缺點」(價格波動極大)只要你有建立財富的長期策略,也不需要擔心。

但有件最重要的事情請務必牢記在心:永遠不要去碰你已經投入股市的錢,尤其不要在股市崩盤後覺得損失慘重,就去改動你的投資組合。如果你只是臨時缺錢想更換新家電之類的東西,請千萬別因此動用投資組合 ; 為了讓你的財富策略開花結果,你必須撥出一筆「緊急基金」放在目前的帳戶,並同時建立你的投資組合。

拜託別再騙自己:「等我收入一變多,就開始存錢」因為你對生活的期望會隨著收入增加而自動提高。假設你目前月薪是3,000美元,你一定覺得月薪12,000美元時怎麼可能會入不敷出?不過到了那個時候,你一定會被期望隨著收入提高的速度嚇到!

我的建議是:接受較高的房貸還款率,就能強迫自己每個月撥出一筆錢。每月付款一次,你要繳的利息就會隨之降低 ; 越快付清房貸,你的財富就增加得越快!我們將會在第13章細談這件事。

有些理財計算結果會使你相信,只要你將積蓄投資到利率8%的基金裡,就能賺到更多錢——那何必投資收益只有前者一半的房地產?然而這些計算既瑣碎又不切實際,因為它們沒考慮到大多數的儲蓄者都缺乏自律,無法在10年裡的每個月都撥款給投資基金 ; 可是持有不動產的人就沒有選擇,除非他希望自己的房地產被貸方收回。

我的第2個建議:每當你的薪水(或獲利,如果你是自僱者)增加時,就從增加的金額中拿50%做長期投資。回到我們先前的例子:如果你月薪3,000美元,儲蓄率15%(也就是450美元),那麼當你收入增加至4,000美元時,你應該把多出來的1,000美元存起來一半,使你的儲蓄率從15%提高至24%。等下次你的收入增加至5,000美元時,再重複同樣的做法——現在你一個月存1,450美元,也就是你淨收入的29%。

這樣做的話,當你加薪時就能多花點錢,卻又同時增加儲蓄率。如果你兼差賺外快,多賺的錢或獲利也要比照辦理。

雖然存錢似乎很難起頭,但養成習慣之後就簡單多了。《紐約時報》的查爾斯‧杜希格(Charles Duhigg)在《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The Power of Habit)一書中,探討將新行為轉變成習慣的重要。他發現改變行為需要意志力,但假如讓這些行為根植於你的例行公事中,就會變得很省力「研究指出,強化意志力的最佳方法就是把它變成習慣」杜希格總結道。

花錢與存錢也是一樣的道理:你會很輕易就習慣把所有收入拿去買東西(搞不好還透支)同理,你也可以養成習慣,把一部分的收入存起來,然後每次加薪或有額外收入時,就存50%起來。

雖然不存錢確實無法致富,但你也不應該省過頭。有些富翁是靠極度節儉(甚至吝嗇)的生活而致富,而且就算他們不再需要錙銖必較,還是改不掉省錢的習慣。

我還在念書的時候,有個同學超過60歲了,是一位百萬富翁,還擁有好幾棟房產。可是他還是騎著生鏽的舊腳踏車,手拿磨損的皮箱 ; 課本對他來說是小錢,但他寧願從圖書館借。透過存錢可以建立財富,但並不代表你賺到人生第一筆一百萬之後,還得過著窮困的生活。

建立財富的最重要因素,就是為自己設立堅定的目標 ; 存錢除了需要自律,還要有極大的動機,而動機則需要特定目標來激發。

有錢人的5大致富金律

1.高收入不一定有高財富 ── 大多數富翁的致富主因都是節儉
2.金錢對富翁們來說,是讓他們邁向自由與獨立,以及克服困難的工具。
3.投資不動產是存錢的好方法 ── 必須付房貸,每個月就會乖乖存錢。
4.儲蓄策略務必建立在「雙基礎」上:不動產與股票
5.每當薪水(獲利)增加時,就從增加的金額中拿50%做長期投資。

作者介紹|村西透

本名草野博美,日本知名AV導演,於1988年創立鑽石映像;發明火車便當、顏射等性愛姿勢,旗下曾有黑木香、松坂季實子、卑彌呼等AV女星,巔峰時期年收達100億日圓。

1992年,因衛星電視事業投資失利,負債50億日圓。之後經營毛巾販售、蕎麥麵店、成人用品店還清所有負債。2019年,由作者自身故事改編而成的Netflix影集《AV帝王》(原日語:全裸監督)熱映全球。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大是文化《AV帝王說服術:推銷、借錢、搭訕、求職、吵架……甚至躲債,AV帝王村西透只要一開口,難纏客戶也能變朋友》(原標題:有錢人致富的秘密。)

責任編輯/林俐

喜歡這篇文章嗎?

大是文化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