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一杯珍奶去冰半糖」台灣點飲料方式讓韓國人超驚喜!珍奶更因此制霸韓國…

2017-11-03 11:05

? 人氣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陸羽,《茶經》。日本的茶飲通常是無糖,臺灣人愛選半糖或少糖;韓國人則偏愛用高熱量奶茶來休息一下,這反映的是間差社會裡,無所不在的壓力。

最近逛韓國7-11或是GS25便利商店,總會看到熟悉的臺灣味—臺灣知名包裝飲料阿薩姆奶茶(300ml,아사무 밀크티)被引進韓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此外,臺灣熱門飲品「純萃 ‧ 喝」咖啡系冷飲,也換了新包裝,以「濃厚系」的純乳奶茶、茉綠奶茶,與重乳拿鐵(275ml,대만 밀크티 춘췌이허),大大打開韓國冷飲市場。但這些飲料售價可不便宜,分別為1500韓圜(約臺幣50元)、三千韓圜(約臺幣70元),比起臺灣明顯貴上幾倍。

這也沒辦法,坐飛機過來的,當然比較貴。這兩種牌子的奶茶,在臺灣人普遍印象內,就是甜度高,甚至還有朋友開玩笑說,喝這款冷飲得搭配上好幾杯白開水,才稀釋得掉這濃醇甜的「糖水」咖啡與奶茶味。

然而,一跟外國人提到臺灣飲料,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珍珠奶茶」。早在數年前,韓國街道已可看到臺灣知名「貢茶」(공차) 茶飲進駐。貢茶於2006年在高雄創立,打著「高級奶茶」招牌,於2009年開拓海外市場,其中也包含韓國。

而近幾年,珍珠奶茶漸漸受到韓國人歡迎。但身為辛苦留學生,要喝上一杯約韓圜5000元(約臺幣130元)的珍珠奶茶,恐怕得考慮一下。因為一杯珍珠奶茶,比上學校餐廳內一頓裹腹正餐—一條紫菜包飯(김밥)約韓圜2000元,辛拉麵(신라면)約韓圜2500元,豬肉拌飯(제육덮밥)約韓圜4500元到5000元不等—還貴上千元韓圜。

說來也有趣,臺灣三步一茶攤,五步一連鎖手搖店,到了夏季都可見到店外大批消費者排隊,等著買上一杯清涼冷飲,說是人手一杯也不為過。但臺灣手搖飲料的文化,來到韓國變得更精緻化。

一則韓國商家把街道的泡沫紅茶攤(如貢茶),改成咖啡廳,讓消費者可在工作休閒之餘,三五好友來到店內吹冷氣,坐著享用茶飲;二則店內除了販賣珍珠奶茶,還有基本茶款(如紅、綠茶)、芋香珍奶、葡萄柚汁等,兼賣搭配茶飲的糕點,這與臺灣島內主要開在騎樓店面的五十嵐、清心,或喫茶小舖等,「小」手搖茶店的風貌大不同。

韓國人對於貢茶服務方式也覺得新奇,因為韓國人在點冷飲時,總會遇到「臺灣式」的詢問:「請問是要全糖、半糖或微糖?」、「冰塊要去冰嗎?」等。這種對冷飲「細微」處特別溫馨,不似當地一般咖啡廳,調配拿鐵咖啡的糖分固定,就連美式咖啡要多甜,也是把糖漿(시럽)放在櫃臺,讓客人自行添加,至於要不要加冰塊,也是客人在點冷飲時就得主動告知,不然就是SOP調製,可見臺灣人對「吃」有多麼重視細節。

除了韓國街上與超市充滿臺灣奶茶,韓國人來到臺灣旅行,愛喝當地價廉且道地的珍珠奶茶,來到超市買紀念品,買的也是「三點一刻」的奶茶包。可以說,臺灣的奶茶正在全面進占韓國。

但為什麼韓國人特別熱愛臺灣「奶茶」?韓國市場引進的為何不是臺灣的綠茶、紅茶,或者是蘆筍汁、保力達蠻牛,而是「奶茶」呢?是這兩間公司行銷手段好?肯請大明星做廣告?還是肯砸大錢打入韓國市場?

同樣地,我們當然可以分析這些飲料品牌的行銷手法、包裝特色與售價策略等,但這並非是根源性的觀看—所有的問題必須要回到人身上。萬一韓國社會內的韓國「人」,本身不接受這樣的產品,臺灣奶茶也不可能在這短短幾年打入韓國市場且廣受歡迎,甚至連來到臺灣旅行的韓國人,也對「奶茶」心有獨鍾。

我認為韓國間差社會內「零食」(간식)的特色,相較於臺灣,乃於熱量高、分量少,如2014年12月19日韓國《朝鮮日報》,報導上市僅110天,每天銷售近七萬八千包、銷售額突破103億韓圜(約臺幣3億元)的「蜂蜜奶油洋芋片」(허니버터칩)熱銷為例,又或者韓國也屢見以濃厚奶油口味為主體的麵包與鬆餅等,這些都一再顯示,韓國人白天工作是多麼需要這些高熱量的零食「充電」,來補充體力。

韓語中「充電」(충전)一詞與中文語脈不同,韓語「充電」意指「休息過後的感受」,異於臺灣人「學習」、「進修」等用法。

飲料也是一樣,不論是韓國超市所賣的瓶裝可樂、運動飲料,或咖啡等,分量都比臺灣少上近一半,為得就是讓人熱量補充得剛好,避免吃飽喝足後,一到下午上班或上課時刻,就打起瞌睡。

以在韓國上市的阿薩姆奶茶為例,小小一瓶300毫升內的含糖量等同於十一塊5公克小方糖,也就是喝一瓶阿薩姆奶茶,得慢跑約37分鐘、走路約55分鐘才能消耗殆盡;而700毫升的珍珠奶茶,熱量就超過900大卡,約3.3碗白飯熱量,慢跑約要兩小時,走路則需要三小時以上,才能消耗完一杯珍奶的熱量,韓國人花了一頓正餐的價格喝一杯珍珠奶茶,可沒有時間打嗝,想的是趕緊補充完體力,再投入到這「八里八里」的社會工作。

換句話說,臺灣奶茶能打入韓國市場絕非偶然;它之所以成為韓國社會的最愛,在於與韓國人的意識相呼應。你說,韓國當地興起的臺灣珍珠奶茶,對韓國人是幸還是不幸呢?

作者簡介| 陳慶德 

作家、韓國社會文化專家。旅居韓國十年,韓國國立首爾大學西洋哲學組博士候選人。博士階段,透過現象學方法,分析語言學習經驗與文化觀察,著有《首爾大學博士生的韓語文法筆記本》(聯經)與《他人的目光—韓國人的「被害」意識》(唐山)等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月熊出版《再寫韓國:臺灣青年的第一手觀察》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