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碰、不能吃、不要亂跑」小孩卻更不聽話!專家:糾正孩子前,多加「這句話」更有效

2017-07-19 09:30

? 人氣

「先連結情感,再糾正行為」,這是我喜愛且經常使用的正向教養工具。事實上,我太常用它了,所以它也成為孩子們的最愛。如果我忘記要做這件事,孩子會主動來找我,張開手臂,給我一個大大的擁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心煩時,他們甚至會提醒我要做幾個深呼吸。大兒子三歲時,對我說:「媽咪,冷靜下來,做幾個深呼吸。」當時,我目瞪口呆。他完全正確。當時我感到羞愧且感激──我三歲的孩子比我更早發現我的不當行為,所以我感到羞愧;因為他真的學會我教他的事情,所以我心懷感激。

01
對孩子回以怒氣,親子關係會更疏離。(圖/ajari@flickr)

STORY 3. 布萊德的故事分享

自從兒子進入青春期,他的態度就變得挑釁,我相信這是絕大多數家長需要面對的青少年問題。他幾乎所有事都試圖與我作對,甚至想要破壞我營造和諧家庭的努力。這種態度也顯現在他與妹妹的關係上。手足間發生了許多摩擦與爭執,他似乎將怒氣發洩在妹妹身上。
我通常是對他回以怒氣,結果使得關係更疏離,他越加冥頑不靈、甚至變得頑劣。在我察覺之前,我們已經落入白熱化的拉鋸戰。

我們說過,行為不當的孩子是因為受到挫折。孩子感覺受挫,是因為他們覺得沒有歸屬感。不論是真是假,孩子就是這麼覺得。可能的解決方案之一,是一起共度特殊的時光,雖然很簡單,卻也很有效,能夠協助孩子感受到歸屬感、自我價值與情感連結。偏偏進退兩難的是,行為不當的孩子也令人厭煩,而你最不想做的事就是與惱人的孩子相處。

但是,我決定要相信這個過程,所以在某次的家庭會議上,我排定了與吉普森一起去打高爾夫球的時間。那星期,我們一起在高爾夫球場共度了好幾個小時。

經過那段特殊時光,他的態度有了轉變,開始變得比較合作。隔天,不需要提醒,他就完成了該做的家事,而且沒有任何怨言。他與妹妹的關係也有了改善。他仍舊是大哥,無法完全戒除捉弄妹妹的習慣,但捉弄的方式看起來偏向溫和的逗弄,而非發洩怒氣。
「與孩子連結情感」是強大的工具,一旦我們重新連結情感,事情就會變得好辦許多。

蒙大拿州的成功經驗

想像一下這個遭遇挑戰的時刻:下午五點,我帶著一歲的孩子走向車子。我將他放到汽車座椅上,卻聽到讓我毛骨悚然的尖叫聲,他屁股向前扭動、雙腿飛踢,一隻腳踢中我的胃部。我感到非常的沮喪。

一天漫長的行程使我疲憊,我只希望能趕快回家吃晚餐,享受丈夫給予的援助。我想要斥責孩子,告訴他這樣的行為不可取。我想要說:「沒有其他選擇,你給我乖乖坐好。」

然而,我緩了下來,先連結情感、再糾正行為。我將他抱離汽車座椅,自己則坐下,好讓手能放在他的背上。我說了一些話,類似:「哇哇哇,等等。我看得出來你不想回家。你在音樂課玩得很愉快,對嗎?真的很愉快!很難離開這麼愉快的地方,對吧?」隨著我說的每個字,以及不斷拍撫他的背,我感覺他因為情感受到重視而逐漸放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