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能輕薄如紙、無人公車今年通行…… 在最近半年,還有哪些驚人的科技橫空出世?

2017-07-03 18:30

? 人氣

科技的發展比想像中還迅速,在短短半年之內,我們又經歷了什麼變化呢?(圖 / FlatpanelsHD @ youtube)

科技的發展比想像中還迅速,在短短半年之內,我們又經歷了什麼變化呢?(圖 / FlatpanelsHD @ youtube)

一年一度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消費電子展(英語: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簡稱:CES)」,都集合了全球尖端科技的精華,並為未來一年科技業的發展打下里程碑,是各家電子廠商的兵家必爭之地,也見證了電子產品 50 年來的發展。今年一月五日開始舉辦的 CES,可以看出今年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四個重點發展方向:汽車、家電、虛擬實境、人工智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科技的進步日新月異,這四個重點發展方向到了半年後的今日,如今又有什麼新突破呢?

家電類:激烈競爭中 「LG OLED TV」將畫質顯示推到極限

身為 CES 常客的家電類產品,LG 推出了新一代的電視產品「LG Signature 4K OLED W」系列,65 吋的大螢幕、僅有 2.57 mm 的厚度,掛在牆上,猶如一張精美的壁畫。由於 OLED 電視不像傳統的 LCD 螢幕般需要背光模組,OLED TV 螢幕本身就是發光體,所以才會薄如蟬翼。傳統的 LCD 螢幕因為背光模組一直提供光源,因此在呈現黑色時會透出光線,無法顯示出純黑的畫面;而自體顯色發光的 OLED TV 就沒有這個問題了,能顯示出高清的純黑,讓畫面的對比更加明顯,顯示出的色階更是豐富細膩。

LG OLED TV 以輕薄、色彩豐富在 2017 年 CES 中大獲好評(圖 / LG Global @ youtube)
LG OLED TV 以輕薄、色彩豐富在 2017 年 CES 中大獲好評(圖 / LG Global @ youtube)

目前 Sony、Panasonic……等電視大廠也陸續加入 OLED 的戰局,而在LG的技術推進下,目前全球許多高階的OLED電視面板皆來自LG。預估今年的 OLED 全球電視銷量將增加兩倍,與年初 CES 舉辦的時期相比,OLED 已大幅進入我們的生活之中。

汽車類:「無人駕駛」不如想像中遙遠,諸多無人駕駛巴士即將試行

繼 2016 年有許多自駕車上路測試後,各家廠商就紛紛投入自駕領域。2017年的 CES,汽車大廠 BMW、科技大廠英特爾及Mobileye 宣布聯手合作,推出自駕版的BMW頂級豪華車款7-Series,今年下半年於美國和歐洲展開全球道路測試;而 Toyota 也以「零事故」車輛為目標,推出搭載先進人工智慧 AI 「YUI」的概念車「 Concept-i」,可藉由駕駛學習而讓功能進化,自動判斷道路狀況,甚至和車內乘客進行溝通,實現安全的自動駕駛技術。

自小客車的無人駕駛,對於許多人而言或許還是遙不可及的未來畫面,但就在本月,密西根大學宣布將在秋季啟用法國新創公司 NAVYA 的無人駕駛接送車,NAVYA 也預計今年將完成 80 輛無人駕駛接送車的製造;而單就台灣來說,台大也成立了自身的無人駕駛車研究團隊,邀請民眾在七月預約體驗,高雄也預計將於今年度啟用無人駕駛巴士。無人駕駛實用在生活中,對我們而言並不遙遠。

在密西根大學,無人巴士即將開始使用,而台灣大學也將在七月開放民眾體驗(圖 / University of Michigan@youtube)
在密西根大學,無人巴士即將開始使用,而台灣大學也將在七月開放民眾體驗(圖 / University of Michigan@youtube)

人工智慧:當你休息時,AI 還正在大量學習

從今年的 CES 可以看出,人工智慧(AI)除了可被用於自駕車外,也可被用於陪伴孩子、整理家務等方面。北京智能管家科技帶來的智能機器人「豆豆」,可以與 0-6 歲的孩子正常溝通,搭載自主研發的智能語音系統R-kids。而三星的掃地機器人POWERbot VR7000,能透過本身的智慧與手機 APP 的監控,除了自動記憶、繪製房間的輪廓外,還能分辨不同的材質,自主調節吸收功率。而小蟻科技以碳纖維材質打造了無人機,可搭載 Go Pro 等 4K 相機進行空中拍攝,最高時速為 120 公里。

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在這半年內又有更多體現:AlphaGo 毫無懸念地擊敗了柯潔、微軟的人工智慧在經典遊戲《小精靈小姐》中超越人類拿下滿分、facebook 的人工智慧自學出了談判技巧……再過半年的 2018 年 CES,或許人工智慧的消費性產品已完全不是今日所能想像的了。

中國圍棋棋王柯潔和AlphaGo對戰連3敗後,柯潔在賽後記者會上一度哽咽。(截圖自YouTube)
中國圍棋棋王柯潔和AlphaGo對戰連3敗後,柯潔在賽後記者會上一度哽咽。(截圖自YouTube)

虛擬實境:不單是產品或設備,而是服務的延伸

而承接「虛擬實境 (VR) 元年」的 2016 年,今年參展的 VR 廠商數量創紀錄,超過70間,幾乎是去年的兩倍。今年除了去年熱銷的 VR 頭盔外,還有智慧眼鏡、 VR 鞋、手套等等,甚至有 HTC 的動作追蹤器,幾乎可以讓所有的物品都能變 VR 控制器。日本新創公司 Cerevo 就推出了 VR 鞋子手套組「 Taclim」,內建觸覺產生裝置以及連動感應器,透過藍芽等無線技術連結到 VR 裝置,讓玩家感受到觸覺回饋:像是在遊戲中踢敵人的身體時,玩家會有踢到柔軟物體的感受、若踢到硬物如盾牌,玩家也會有痛感,而走在沙灘上、木頭上都會因材質而有不同感受。

但虛擬實境的發展,未必呈現在產品與技術的演進中,而是與被運用的領域息息相關。在這半年之間,更多的虛擬實境被運用在服務之中:香港健身房推出虛擬實境,讓跑步騎單車不無聊;Gogoro透過虛擬實境,幫助新手學習騎機車;日本房地產透過 VR 進行看房…… 讓服務的體驗變得更加豐富。

香港一間健身房將跑步、騎車結合虛擬實境,使運動變得更加有趣(圖 / Pure Fitness Official)
香港一間健身房將跑步、騎車結合虛擬實境,使運動變得更加有趣(圖 / Pure Fitness Official)

OLED 為電視創造了什麼樣的可能性?了解更多:https://goo.gl/3MGfE9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