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會成為國際大品牌把風險轉到開發中國家的技倆嗎?專家道出他的擔憂

2020-06-01 16:26

? 人氣

雖然歐美許多國家的資料都顯現經濟成長與資源使用和環境衝擊脫鉤的趨勢,但從全球的角度來說,脫鉤是否仍舊可及?鑑於全球耗用自然資本的趨勢有增無減,再加上越來越不利於全球自然資本保育的國際貿易發展態勢(如WTO式微、區域性貿易協定興起、地緣政治、貿易衝突及保護主義復萌等),全球供應鏈都可能因此而蛻變,對於所有利害關係人的利益調和,投入難以預測的震撼,所謂「轉移負擔的脫鉤」(decoupling through burden shifting)的論點,並非杞人憂天;循環經濟會不會演變成國際品牌商把責任和風險轉到製造工廠所在國家和普羅大眾的伎倆?綠學院稍早文章揭示「循環世界」的理想,是否還能實現?這些都將因時、因地、因視角和立場而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古法有云,「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因此,我齊聚27位來自產、官、學、研的學者專家,普完成《台灣循環經濟發展論》一書的編撰,因為不論循環經濟的概念和願景是何等重要,但最更重要的是:實務上必須可行,結果必須讓社會中的多數利害關係人有感,使現世代之人際間的福祉、以及跨世代間的福祉分配,都能朝向「柏瑞圖改善」(註一)的路徑永續前進。希望很快能再與你分享我們的研究成果。

(註一)柏瑞圖改善(Pareto improvement)係指改變資源配置的現況而達到另一個新境界時,不會降低社會上任何人的福祉(wellbeing),但至少有一人的福祉會增加(當然是受益者越多越好)。

作者介紹│黃宗煌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臺灣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研究領域專注於環境經濟學、自然資源經濟學、成本效益分析、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等專業研究,曾任臺灣綜合研究院副院長、臺灣環境與資源經濟學會理事長等職。現任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約聘教授及綠學院綠色帶路人。

本文經授權轉自綠學院(原標題:大國博弈,世界局勢詭譎難測,循環經濟還「循環」得下去嗎?)

責任編輯/林安儒

喜歡這篇文章嗎?

綠學院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