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通通進口就好,何必挖台灣的山破壞環境?專家:從口罩事件就知「全進口」必帶來災難

2020-03-16 16:47

? 人氣

苗栗,山坡旁正在興建的農舍與怪手。(甘岱民攝)

苗栗,山坡旁正在興建的農舍與怪手。(甘岱民攝)

我們的營建業循環經濟系列文章上架之後,議題在環境運動界、綠色產業界炸鍋,很多人說我們用循環經濟替水泥業「洗白」、「漂綠」,說挖山就是不對,水泥只要改成進口,就不需要挖山了嘛,這麼簡單的道理你們這些大財團不懂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水泥確實可以進口,現在也有一部分進口。但是,經歷新冠肺炎病毒一役,你學習到很多東西不能仰賴進口,想像若是我們沒有塑膠製品製造能力,口罩改成進口,關鍵時刻買不到口罩其他國家會理你嗎!

我相信會看綠學院專欄文章的你,絕對不會只停留在簡單的非黑即白的邏輯裡,你已經嗅出這其中循環供應鏈解決方案的潛能。歡迎你提出對產業發展有幫助的建設性問題,我會挑選出一些在接下來的文章中和你一起釐清誤解、找出關鍵問題,為你建構系統性的知識框架。

我們之前的文章談水泥,今天我們來談混凝土及混凝土產業的循環經濟。

當代人類使用最多的東西,第一名是水,第二名就是混凝土

把水泥、砂石、水等材料按比例混合,充分攪拌,就成為混凝土。混凝土的使用量之大,其重要性等於國家戰略物資。

在沒有精確稱重和攪拌設備的年代,水/水泥/砂石三者以1/2/4或1/3/6的比例,在工地現場用平鍬人工進行拌和,後來科技進步,現在的預拌混凝土廠使用電腦精確計量配方,使用機器攪拌,再裝到田螺狀會轉動的預拌混凝土車裡,運送到工地使用。混凝土保鮮期最多就半天,半天後就不能用了,這就是為什麼混凝土廠必須設置在都市附近,不能離基地太遠,也不可能從國外進口的原因。

混凝土比水泥更早就開始實踐循環經濟,早在循環經濟這個詞出現之前,中聯資源公司就是全國第一間循環經濟新創公司

我們在《循環經濟這個新老闆,會讓水泥業由黑翻紅嗎?》文章中說,高爐石再製成為爐石粉,可以加到混凝土中,替代部分的水泥,在資源的層次上實踐循環經濟。而且靠著循環經濟的供應鏈,高爐石已經可以賣得好價錢。

看完上面這段你只花了十秒鐘,但從概念到落地應用,可是許多人人生的黃金十年。民國六十年代,中鋼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高爐石往海裡丟,當地漁民擔心這是有毒廢棄物,封港並圍廠抗爭,雙方陷入僵局。那時剛從國外留學回國的陳振川教授,從國外經驗找到一個可能的解法。他像苦行僧般投入多年研究,證明高爐石再製成為爐石粉,可以加到混凝土中,替代部分的水泥,不僅使用無害,還可增加混凝土的強度。最重要的是,因為可以少用一點水泥,就減少混凝土業者的成本,還可以節能減碳,少挖一點山

聽起來非常理想,但是大家不敢用。那時的爐石粉是聽都沒聽過的廢棄物,更不用說爐石粉加到混凝土中。你瘋了嗎,有沒有毒啊?水泥用得好好的,突然要換爐石粉,真的安全嗎?房子倒下來有問題誰負責?

喜歡這篇文章嗎?

綠學院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