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來堅持與上百尊神明共眠,他國小成學徒,一雙巧手驕傲向中國贗品宣戰!

2017-05-15 17:23

? 人氣

到了二十九歲,林千翔的父親技術已經純熟,希望能獨立開店,但是為了師徒之情所以不敢在靠近雲林麥寮的地方。直到有一天回到老家對面的雲林崙背媽祖廟前,開始和媽祖婆擲筊找出路,詢問是否可以自己立業展店,一直從台北、台中、高雄一個城市一個城市的問,但都一直拿不到聖杯,當時林千翔的父母兩人坐在廟邊十分苦惱,雖然覺得離師父的店很近似乎有失禮貌,但還是問了最後一個選項「那就在雲林崙背好不好?」,殊不知媽祖連續給了連續三個聖杯回應,那時候剛好是1990年,林家的「信興神像雕刻」正式開業,以泉州派唐山張闇第七代弟子自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學習神像製作不只是外皮

林千翔師傅一出生就看到父親成天與神像為伍,自然而然從國小就開始幫忙父親的工作,起初因為小朋友手部的肌肉還發育得不夠健全,沒有辦法把雕刻刀拿得那麼穩,所以先從幫忙磨砂紙開始。但到了國中以後,父親就開始讓他幫忙做一些比較平面且相對簡單的雕工。但是他一直沒有認真學習神像製作,直到十一年前當兵剛退伍之後他才下定決心要繼承家業,成為一位能獨當大局的神像雕刻師傅。

(圖片來源/職人SHOKUZiNE提供)
(圖片來源/職人SHOKUZiNE提供)

然而,要成為一個神像雕刻師傅並不容易,畢竟要完成一件作品從無到有必須從開斧、粗胚、細胚、上色然後最後的完成,獨立製作出神像,然而隨著生產線的觀念進入現代化社會,以及1970年代大家樂時期神像需求開始需要用量產來滿足的時候,這門技術開始被科層化影響,使得現在的神像雕刻又分成粗胚師傅、金箔師傅、粉線師傅等只擅長一項工的師傅,鮮少有能夠獨立製作神像的人。

當時的影響至今依然十分明顯,就連當代台灣神像產量最大的台南依然大部分都保留著分層代工的文化,這也使得年輕人想成為一個有能力製作神像的師傅變得更加困難,很難在單一師傅身上同時學會粗胚、細胚、開眼、安金彩繪、粉線雕、漆線彩繪、宗教科儀等各式各樣的技術。林千翔自己也感嘆到,要不是自己有一個能擁有多項綜合技術的父親,自己也很難擁有現在的能力。

(圖片來源/職人SHOKUZiNE提供)
(圖片來源/職人SHOKUZiNE提供)

讓自己找到初衷的澎湖信眾

前面五年從事神像雕刻與粧佛的時光,林千翔大多和父親一起接單製作小批量產神像,直到有一天,一位來自澎湖的大姐忽然因為一篇網路上的地方新聞循線找到崙背奉天宮旁的信興神像雕刻,說自己在萬華和北部找了許多神像都看不到他要的,希望林千翔能為她所敬奉的神明製作一尊「最好的」神像之後,開了一筆很高額的訂金誠懇請託。

林千翔想了一陣子,心裡十分擔心雖然單件精緻的神像單價高,但要花費的時間非常長,會影響工作室的收入,不過當時的他心想這位女士跑了那麼遠找到他,心有不忍,於最後還是抱持著姑且一試的心情接下了單,這是他工作五年期後第一尊不是量產的高價訂製神像,一尊軟身的朱府千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