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打拋肉來到台灣會變成九層塔+番茄?南洋料理達人揭秘美食「前世今生」

2020-05-14 21:59

? 人氣

巴東人煮的牛肉非常乾黑,肉質結實,口感鹹辣,傳到爪哇後,仁當巴東牛肉變的更多醬汁,喜加椰糖調味,味道不如巴東人鹹辣,而是微甜。到了馬來西亞又產生變化,有些人會用乾辣椒烹調,口感、外觀多少有點不同,傳到歐美又有人搭配炸物,將醬汁淋到炸物上,千變萬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較乾的巴東牛肉(圖/劉明芳提供)
較乾的巴東牛肉(圖/劉明芳提供)
巴東牛肉(圖/劉明芳提供)
巴東牛肉(圖/劉明芳提供)

料理經常隨著時間、空間、記憶、想像、文化產生微妙改變,若不特別講究「道地」,我個人樂見料理的各樣變化,如此餐桌上的佳餚才會更豐富多元,趣味無窮,同時能表現個人特色。

不過,若要說道地,還是要盡量依照原菜色烹調,至少要讓食客們知道原菜色,但餐廳業者經常忙於招呼客人,限於食材取得,也非每次都可以細說菜餚的故事,因此易讓人誤會,或失去原菜色的重要特色,對尋求道地味的某些人而言會是「遺憾」。

南洋有不少料理源自中菜,有些衍生新的料理名稱,部分則維持原名稱,但烹調出來的口感和傳統中菜有別,許多時候外觀相似,口味卻是完全不同,以我最熟悉的印尼菜為例,為數不少。

印尼有許多小吃,如燒賣、肉燥麵、餛飩湯、魚羹湯、炒飯、炒麵、肉包等,外觀跟台灣人熟悉的沒兩樣,但細看有變化,肉燥麵不是用豬肉,而是用雞肉、燒賣要配花生醬、辣椒醬和番茄醬吃、餛飩不包豬肉包雞肉,魚羹湯要配小黃瓜、油蔥酥,炒飯要加印尼甜醬油等,這些都是「印尼化」的中式料理,不少印尼人或華人都不知道這些他們鐘愛的小吃其實源自中式料理、點心。

國人熟悉的叻沙算民族接觸後產生的混搭料理,它將華人愛吃的麵食、喝湯習慣,加上當地特色辛香料產生新菜餚。海南雞飯在印尼或南洋屬中式料理,至少在印尼從來不屬於印尼菜,台灣則將其歸為南洋料理,海南雞飯幾乎和南洋畫上等號,實際上海南雞飯,顧名思義來自海南,後結合南洋本地人愛吃辣,有沾辣椒醬吃的習慣,但在台灣,海南雞飯和海南島關係淡化,反而跟南洋關係更緊密。

另一種台灣人熟悉的椒麻雞,多數國人誤以為是泰國菜,但椒麻雞不是泰國料理,而是源自雲南。早年在台灣的泰國餐廳,招牌多寫「雲泰料理」,從招牌便可知,餐廳提供的餐點為雲南和泰國料理,由於業者多為緬甸華僑,祖籍來自雲南為主,加上緬甸、泰國地理位置近,料理相互影響,因此菜色融合雲南加上泰國等,久而久之國人誤以為椒麻雞就是泰國菜。

料理的世界很私密、多變,有說不完的前世今生,道地的定義也會隨著時間、文化背景、美食印象和情感而異。當各民族、國家因頻繁接觸產生新的美食佳餚,與其堅持原汁原味,不如享受變化所帶來的趣味和驚喜!

文/南洋料理達人 劉明芳

責任編輯/潘渝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