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時散戶投資眼光比大師還精準?他舉零售業為例,道出專家盲點

2020-04-08 15:25

? 人氣

想投資股票,有時站在散戶角度思考也有意想不到的優勢。(示意圖/ StockSnap @pixabay)

想投資股票,有時站在散戶角度思考也有意想不到的優勢。(示意圖/ StockSnap @pixabay)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投資環境丕變,文章純為觀察心得分享,無股票投資勸誘之意,投資股票前應審慎評估並自負盈虧。

一般人看新聞不外是滿足好奇心、吸取新知或單純娛樂,而投資人看財經新聞則是為了獲利。現在資訊患多不患寡,投資路上致勝關鍵在能否獨立思考,錯誤又過度的追新聞將摧毀散戶的投資路。承熙認為散戶在追新聞時會經歷很多階段,理想狀態應該是:看新聞、拆新聞、批新聞三個階段。承熙還在學習中,但仍忍不住要與大家分享淺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一階段:單純看新聞,照單全收模式

(一) 散戶喜歡看新聞是因為方便:

初入股市的散戶最常接觸也最喜歡看的莫過於新聞,因為商業目的的關係,新聞業者善於使用大量的撰寫手法,例如「優於預期」、「可望再創」、「逐步回溫」等等誘人的「形容詞」,讓散戶們容易閱讀並激起興奮活水,於是無視既難懂又重要的名詞、更忽略了潛伏的風險。

(二) 缺乏專業無法獨立思考,只能照單全收:

隔行如隔山,除非剛好是產業圈內的人,對散戶而言絕大多數的新聞都是沒用的資訊,非但無益反而有害;因無法獨立思考,對新聞只能照單全收。在這個階段,散戶喜歡利多的新聞,尤其是自己持股的利多新聞,對於利空則總視若無睹。

(三) 發現自己成為被出貨的對象,虧損久了,從此畢業離場:

喜歡看利多新聞而忽略利空與風險,久了開始賠錢,長期下來虧損變大,可能直接在第一階段就提前畢業離場,從此不再涉足股市。(這或許是件好事?)

【承熙的經驗】

十幾年前初入股市承熙也總愛追著新聞跑,自以為只要比別人早一點看到新聞就能賺到錢,結果總是賠錢。不論哪種新聞,承熙統統信以為真,心想記者不就該忠實報導嗎?如今想來,實在可笑。

第二階段:進階拆新聞,分解消化模式

(一) 投資久了開始懷疑新聞:

當投資經過一段「試誤過程」後,散戶開始懷疑新聞並思考。在這個階段有些人會接觸財報,不幸的是,除非具有財務金融相關背景,對投資大眾財報就是天書。有興趣跟耐心的人或許會浸淫在鑽研財報的世界裡,但大部份的人仍停留在「懷疑新聞卻又不得不看新聞」的窘境。

(二) 對部份新聞已能讀懂並分解消化它:

拜網路科技發達之賜,部份人已具備解讀新聞的能力,甚至進一步拆解消化它。但以承熙的經驗和觀察,這還是不容易,這也是承熙主張以民生消費概念股為投資標的的主因,電子股等熱門產業實在難以捉模,還是民生消費概念股平易近人。要如何分解消化新聞呢?原則就是擷取「客觀的事實陳述」、忽略「主觀的預測內容」。舉「邦特 (4107) 為何要在菲律賓擴產?」為例,找到〈【生技財穩穩賺2】東南亞國家補助洗腎 這檔醫材股今年漲逾3成〉這篇新聞:

擷取客觀的事實陳述: 「邦特發言人黃繹中指出……鎖定菲律賓作為擴廠基地原因,除了有效節省供應鏈進口時間、享有一定成本優勢外,最重要是當地政府提高補助措施明確……菲律賓政府對洗腎病患補貼次數,從 90 次提高到 120 次,由於政策支持,未來產品在當地內銷狀況將相對樂觀。」公司發言人負有一定責任,其可信度相對較高。

忽略主觀的預測內容: 「群益中小型股基金經理人吳胤良指出,受到高齡化及中產階級人口持續攀升,醫材廠獲利數字也將穩定成長……每年廠商也都可繳出一定獲利,有長線數字保護,也是法人容易關注的投資焦點。」相較於公司發言人,基金經理人的說法「參考」就好。

【承熙的經驗】

什麼時候開始記不得了,大約是接觸財報教學與投資達人的書籍、再加上勤奮孤狗的習慣後,對財務分析的基本面才略有底子。而對於新聞承熙一概抱持「利多先打折、利空未必真!」的懷疑態度。在這個階段難以用文字說明清楚,推薦大家閱讀以下書籍,尤其是總幹事黃國華那套書,他花了不少篇幅教我們看新聞,可謂股海明燈、用心良苦。

第三階段:終極批新聞,批判創作模式

到了這個階段,相較於照單全收模式,散戶已經能獨立思考並批判新聞,在新聞上處處眉批,然後說句「這樣也想騙我上當,門都沒有!」再然後自行蒐集原始資料,以質化或量化方式深入研究,驗證新聞的正確性。如果再加上一點不寫不快的寫作欲,會像承熙一樣寫文章秀出來。

【承熙的經驗】

承熙自認還停留在第二階段,但為何不自量力勇於寫出自己的看法呢,主要是身為一位寫作者必須透過不斷地「寫」,讓寫作功力提升。再加上靈光乍現,不寫可惜。而為了真正邁入第三階段,承熙目前仍保持閱讀的習慣。

結語:我的文章與專家的相比

(一) 相同處——對兩種產業的預測一致:

同樣都預測娛樂業會遭受疫情重創,而物流業則是因此受惠。其實這沒啥大不了,就像承熙在自己文章說的,只要想像不能出門然後收入又減少,你會優先削減哪方面的開支就好。我那時的答案是「九成的人會回答是『旅遊、觀光餐飲以及娛樂』。」而各行各業的最後一哩路的倉儲物流業絕對受惠,純粹是站在生活投資的角度思考

(二) 相異處——對零售業的預測不一致:

承熙認為零售業的便利商店會受惠於疫情,而專家的文章則表示 85% 以上的專業經理人認為百貨零售業 (含便利商店) 是受打擊產業排行榜的第四名 (前三名分別為「觀光旅遊」、「休閒娛樂」以及「展覽與策展」) 。

(三) 承熙的不同意之處——我開始批了:

專家固然專業,但身為散戶的承熙,站在散戶的角度觀察也當有可取之處。

我認為便利商店即便受波及,但維持基本生意不是問題: 如果疫情一直持續下去不見好轉,想像一下,如果你想跑出門又不能跑太遠、想見人群又不願意人擠人被感染,便利商店絕對首選。況且今天的便利商店已不同已往,不只賣商品還賣各式各樣的服務,代繳水電卡費領包裹等等都是基本,我們上便利商店的機率越來越高。

值得一提的 i-bon: 大家知道 7-11 內有台機器叫 i-bon,從下圖可以看出她有七大類服務,承熙最常使用的是拿火車票。順帶一提,承熙用她取票有 20% 機率會退換票,退換票就會被收取手續費,又被多刮一層皮,她賺翻了。她是何方神聖呢?她是「安源資訊股份有限公司」,是統一超持股九成的子公司,在 2019 全年總共替統一超賺進 6954 萬。

(圖/i-bon)
(圖/i-bon)

7-ELEVEN 線上購物中心開張: 電商是潮流,是疫情受惠概念股。統一超 2015 整併旗下的「ibon品牌」,原 7net 網站於 201508 更名「ibon mart 統一超商線上購物中心」,再於 2020 更名為「7-ELEVEN 線上購物中心」,目前正如火如荼打廣告。承熙認為統一超在電商戰場將會是不容小覷的一員。

7-ELEVEN 線上購物中心如果做起來,統一超要持續成長也不無可能:

「以網路購物為主體,結合了統一超商實體門市……等豐富資源,配合……統一超商暨轉投資企業間無店舖行銷通路之唯一窗口。」

看到這句話朋友你會聯想到什麼?承熙只想到這些商品必須透過物流業完成服務的最後一哩路,那這項生意會交給誰呢?當然是統一超旗下的黑貓宅急便等物流軍團,肥水落入外人田就沒天理了!黑貓宅急便 (統一速達公司) 是統一超的金雞母,2019 全年已經替統一超掙下 4.2 億,後勢可期,吱吱吱!

作者介紹│承熙

股海浮沉的平凡上班族,熱愛股票投資與寫作,股息與網路寫作為被動收入兩大來源。自認不聰明但努力不懈、低調中還帶點自負。除了工作,大部份時間都在研究投資與寫作,焚膏繼晷是為了早日達成財務自由。堅持靠毅力、毅力靠動力,與其年老辛苦,不如現在辛苦。文章曾被轉載於CMoney、風傳媒等媒體平台。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格子(原標題:【SOP】散戶閱讀新聞的理想三階段,錯誤又過度的追新聞將摧毀投資路)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