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一個垃圾漫天老社區,30年來成為台中最美藝術街?熱血建築師現身說法

2017-05-01 08:00

? 人氣

藝術家蔡志賢成立「小雨的兒子」服裝品牌時開的第一店。廢鏽鐵材的巧妙運用,隨處可見。(圖/ 台中好生活提供)

藝術家蔡志賢成立「小雨的兒子」服裝品牌時開的第一店。廢鏽鐵材的巧妙運用,隨處可見。(圖/ 台中好生活提供)

「理想國」是一個位於大肚山麓的集合住宅建案,這裡原是遍布垃圾的老社區,經過一群熱血建築師的規畫、更新,變身為藝術家群聚的街坊,在三十年前寫下台中房地產界的傳奇。

如今,這裡已經成為知名的東海藝術街,儼然是台中的「蘇活區」。

當年親身參與建構「理想國」的建築師姜樂靜,三十年後,要帶大家認識和回顧這個深深影響台中居住文化的國度。

三十年前,我畢業後第一個工作,很幸運能遇到一群精彩的東海建築學長們。從「村莊開發公司」到成立「理想國建設公司」,看到一個原本破敗、縣市交接三不管,所謂邊陲的地方,因緣際會用理念與企畫吸引到同質的人,將舊區填入新建房屋,租下舊街的空屋,進行主題的招商更新。原本垃圾飛揚、三個店鋪一百萬元的老社區,經過環境大改造,成為中產階級宜居之所的奇蹟──這就是後來所謂的「社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用理想構築的「理想國」

2014年,藝術街坊上某個店主爭取到一些經費,主動邀請我與賴張亮建築師回去,在二樓的藝廊角落舉辦「理想國之草創文件展」。我們拿出收藏保存的「理想國」滿版報紙稿、共三期《趨勢》企業雜誌,還有那時銷售用的紙本說明書等資料進行布展。主辦單位用心找來錄像工作者,特別訪談白鍚旼總經理及現在的居民,也為一群逐漸落腳生根的藝術家們,舉辦生動忘年的聯展。

15分鐘的紀錄短片裡,白總提到當年特別登門拜訪藝術家董陽孜,用理想求到「理想國」三個書法字,至今看來仍然浩瀚。而我曾為了買屋,利用晚上賺外快,熬了三天三夜繪製理想國全區鳥瞰等角透視圖,成為第五期廣告的頭版。我何其有幸,剛畢業就在趙力行學長的帶領下,設計了「柯比意廣場」,那時徒手畫的立面,是我對藝術街坊浪漫遊逛與生活的期盼,結果都一一實現了,後來居民自發的村慶及假日市集,就在被我們命名的柯比意廣場舉辦。

上下斜坡有四米落差的國際街,是難得的完整街廓。排出ㄇ型的商業空間,讓小商鋪上下兩層,並細緻密排差半層的地下室停車空間。願意退出空間作為公共廣場,在當時以傳統臨路透天店舖為主的售屋市場,算是開了先例。不過,街廓雖完整,但開發時必須分散風險,只好切成三大區塊。後方是一排複層別墅,東側是複層下商店、上住宅的透天舖,主持設計師趙力行提出要留一個以理想國規模考量的社區型廣場,我便負責細畫走道、階差樓梯,以及有電梯直達的整層辦公樓(最近已轉手成為中科某大廠商的員工休閒招待所)。

(圖/ 台中好生活提供)
三十年前,理想國社區建案願意讓出空間作為公共廣場,在當時開了售屋市場的先例。(圖/ 台中好生活提供)

三十年後,我再回頭看看那時規劃理想國的理念:容納各階層居民及外來遊客,用步行的尺度混合公寓、別墅與商店,考慮自在購物的休閒環境,跟居住氛圍和諧並存,這樣的產品在台中七期重劃區已經無法看到了。

藝術家群聚的街坊

當時大膽將街道取名「藝術街坊」,到底有沒有吸引到藝術家?答案是有的。

這附近老屋租金很低,城郊慢活但交通便利,接近東海、弘光與靜宜大學,早就是許多年輕創作者窩居及起步的地方。至今尚在營運的「潘媽媽的店」,可能是不少東海師生擁有第一塊桌巾或抱枕的來源,從一塊榻榻米、一盞燈籠,開始講究品味、重視感受,這就是基本美感教育的起點。

(圖/ 台中好生活提供)
「潘媽媽的店」曾是不少東海師生開始講求生活品味,培養美感的起點。(圖/ 台中好生活提供)

一條街前前後後收納了許多人的記憶與初衷。畫家張永村因為建設公司美工人員不小心使用他的作品當銷售資料插圖,不打不相識,公司最後決定買下他的畫。他大概是覺得這裡人情溫暖有趣,有段時間還落腳下來。

之前在《人間》雜誌當攝影的蔡忠賢(小雨),來此租屋開了「小雨的兒子」第一家店,並建立服裝品牌。他在大肚山農地租倉庫,堆置一些棄廢的鋼筋與鍋爐等鏽鐵物件作為他創作的素材,經由他的手與眼,幻化成一些理想國的街道家具與店家的桌椅、招牌,目前已經是知名鐵雕藝術家。

二十號倉庫第一屆進駐藝術家彭賢祥,與同是藝術家與兒童教育先鋒的太太巫雲鳳,就定居在理想國社區的複層別墅裡。

三十年前,能在還沒成形的藝術街坊巷弄內,開一家貴婦與醫生夫人最愛的「古典玫瑰園」,豪奢的插滿新鮮玫瑰,木作桌椅,用易破的玻璃茶壺點火加熱花茶,或用英國骨瓷杯喝咖啡配茶點,只准低聲聊天的矜持,以及進咖啡店要換拖鞋,後來一時蔚為風潮。

開枝散葉影響台中地產界

回想當初我們的學長老闆還不到四十歲,從台北的地產界磨練回來,那時遠太集團的「遠東城」開發後不太成功,留了一些土地讓我們試驗,但仍需找金主在銷售階段注入賭本。我才剛畢業,只是愛設計與畫圖的小朋友,晚上喜歡待在美村路、忠誠街的「村莊」加班、聊天與看書,聽他們談產品如何定位,與遊說統一集團參與開發的過程。

理想國的一二三期銷售非常成功,還有八點檔連續劇的置入行銷,也曾登上《天下》雜誌的封面。建設公司在極盛時期有一、兩百人,尾牙時紅包都是股東拿出成疊紙鈔,還有不斷的抽獎與狂歡,就在理想國用廢棄舊市場大樓改造的中庭舉行。

理想國的五期蓋得最好,那時在新加坡工作的李茂添學長,被挖角回台灣主持營建部,之後陸續進來很多勇敢築夢的學弟妹。最後卻因衝得太快,急切上櫃沒有成功而解體。

(圖/ 台中好生活提供)
「理想國」沿斜坡建造的街道商圈,現被稱為「東海藝術街」。(圖/ 台中好生活提供)

我們同事間的感情很好,離開後有些留在台中或散在各處發展,但多堅守在建築領域服務眾生。像被叫「賴桑」的賴育志學長,服完兵役直接當總經理特助,當年大家都離開後,他留在已經倒閉的理想國建設公司,替老闆們收拾殘局,現在他在對岸的二級城市設計他最擅長的大型開發案件。

好友楊偉林是文案與設計部的第一人,我都笑她是替理想國命名與設計國旗的陸皓東先烈,如今已是知名纖維藝術家。趙力行學長後來轉到南投中興新村地區推「水稻之歌」系列,在921地震後精於興建獨棟屋的技術,承傳李承寬有機建築及關切社會住宅。當年的企劃文膽女俠楊淑斐,後來受長安建設的理想所牽動,成立了「築生講堂」。往後台中地區建設公司的產品與企業文化,都受到當年開枝散葉的夥伴所影響。

一群熱血建築人的起義

我在921地震後轉接校園等公共工程,這兩年又回頭尋找「青年理想國」的基因,為台中市設計兩棟社會住宅。有趣的據點與有魅力的人形成的網絡,才是城市緊張空間的救贖與縫補。

我對於「社會住宅」與「家」的想像,就是要像理想國社區般的新舊相融,白子逐漸取代黑子的替換。理想國能注入年輕人創業的衝勁與熱度,因為有大學城旁隨時新血替換不熄的步調。好的社造能改善菁英社會的歧視,能消弭階級差異的生活才是最好的建築。

理想國的故事持續進行著。一群年輕熱血的建築人也算是起義者,影響了台中後來這二、三十年的居住文化。一個哲學家的國度,是我們設計時對它的許願,如今也在這裡驕傲的挺立。

我有時會帶建築系的學生來理想國走一走,因為藝術街坊神奇的凝聚著社區的認同與意志。理想不遠,也不昂貴。這裡是創業的培養皿,它適切的尺度、郊區綠意與緩坡道上悠遊步行的速度,讓青年學子可以選擇在此落腳、創業與居住。

或許現在各大建設公司的營建技術確有精準牢固,景觀用心也小勝過往,廚具衛浴都跳級了,但卻不見讓人羨煞具有豐富層次的生活品質。

人文的關懷如果只是廣告口號,開放的空間卻仍是封閉的心,平面配置老套八股,貪心為了獎勵面積,但最後也是養蚊子的無用展館,挑高迎賓但空盪有回音的門廳,用昂貴石材堆砌或清水混凝土的筆直外牆,承載著大坪數但人數稀少的都市牢籠。

能否持續談談心目中想要建構的「理想國」?到底是散步可及的小書店、花店、工藝店及茶鋪或咖啡館,還是冷清但有九十度鞠躬僕役接待的某某皇宮?買方如果沒有期待,賣方也是原地踏步,這幾年房地產業界,似乎都繳了白卷。

理想國小檔案

位置:台中市龍井區國際街、藝術街、藝術南街一帶
特色:沿斜坡建造的街道商圈,現被稱為「東海藝術街」,巷弄中隱身許多風味餐廳及特色藝品店,2013年正式成為台中第二十一個商圈。

作者介紹│姜樂靜

姜樂靜建築事務所主持人,畢業於東海大學建築所碩士。設計過不少校園與文教設施,並參與公共藝術,特色是能巧妙融入地域文化元素與調配具療癒的空間記憶,並兼顧功能經濟。

2008年榮獲「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獎」。代表作包括:二十號倉庫、潭南國小(獲遠東獎)、向上國中及大墩國小(獲國家卓越建設獎)、高雄河堤圖書館,以及2016年3月完成的太魯閣新城車站。

文、圖/姜樂靜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台中好生活雜誌(原文標題:相遇理想國 東海藝術街背後的三十年回顧)

責任編輯/謝孟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