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疫苗是怎麼研發的?中研院研究員揭秘辛

2020-03-22 09:30

? 人氣

其次,T 細胞在對抗病毒的過程中,往往一分為二,分為 TH1 型與 TH2 型細胞,如果疫苗傾向引發 TH2 型細胞產生抗體,當小鼠遇上病毒,可能產生過敏的反應。當前疫苗的研究,必須想辦法讓兩種 T 細胞的反應處於平衡狀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憑藉冠狀病毒疫苗研究之經驗,2020 年初,新冠狀病毒疫情爆發時,胡哲銘便以「跨部會疫苗合作平台」的召集人身份,積極投入疫苗的研發工作。在與台大獸醫系陳慧文老師合作下,目前此合作團隊已製備多項候選疫苗,施打在老鼠身上也已確認可以有效產生抗體。未來,在跨部會團隊的合作下,即將在可感染新冠病毒的小鼠模型中證明奈米疫苗的保護力,進行下一階段的測試。

疫苗是打在健康人身上,研發需要充足時間確認效果與安全性,新冠肺炎的疫苗最快也要明年才可能問世!但新冠肺炎極可能流感化,未來疫苗在防疫上將越來越重要。

全世界如胡哲銘的疫苗研究者皆已站上防疫最前線,努力與詭詐多變的病毒搶時間,為全人類的未來做好萬全準備。

[問] 為什麼會想到用奈米粒子模仿冠狀病毒?

其實,這是我之前在美國研究的延伸。我十三歲到美國念書,大學讀生物工程,開始接觸生物醫學、奈米醫學。

許多人可能不了解奈米和醫學有什麼關係,其實在我們身體裡就有各式各樣的奈米粒子,負責傳遞訊息或養分,像細胞與細胞之間是用約 100 奈米的粒子溝通,有些不溶於水的分子,如油脂、膽固醇等等,在身體裡也是奈米粒子。

奈米醫學就是運用「極微小的載體」,幫助藥物傳導或作為其他醫療用途,過去常用的材料有金、矽、玻璃或碳等等,現在主流是生物相容性材料,像質體、微質體或蛋白質、聚合物等。

我在唸博士後時,開始研究一個特別的生技平台:用細胞膜包覆奈米粒子,使它產生類似細胞的特性,像是在奈米粒子外面包覆紅血球細胞膜,好像穿上迷彩服,不容易被免疫細胞發現與消滅,就能延長待在動物體內的時間。還有將血小板的細胞膜包覆在奈米粒子上,再讓奈米粒子把藥物運到心臟損傷的部位。

[問] 一開始怎麼想到用仿生的概念做奈米粒子?

其實是因為……沒錢!!(苦笑)

一般人想像中,美國實驗室應該經費充裕、設備新穎,但當時我們的實驗室經費不多,只能用些便宜或老舊的機器。有一陣子,許多人嘗試在奈米粒子外層黏一些特殊材料,像是抗體。當我打電話去詢價時,對方回說要三千美金,我們的實驗室根本買不起。

無法跟別人一樣進行最新的研究,我的壓力很大,被迫要找其他辦法,思考另找便宜的材料,後來靈機一動,想到可以把動物細胞膜黏到奈米粒子上。於是我就跑去找隔壁的實驗室商量,請他們把犧牲的死老鼠留給我,讓我抽取血液細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