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通通進口就好,何必挖台灣的山破壞環境?專家:從口罩事件就知「全進口」必帶來災難

2020-03-16 16:47

? 人氣

等到被爆料之後,政府趕緊修改法規,說晶圓製程後的廢水處理產生的污泥,不能再做為混凝土的替代原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把廢棄物拿去棄置的混凝土業者難辭其咎。政策制定者則必須清楚認知,材料是否真的能夠循環,不能憑感覺,必須根據科學,否則晶圓廠的污泥事件、爐渣屋事件,還有更多都會繼續發生。

我們可以如何改變呢?其實,只要回到文章開頭那個爐石粉的故事,用專業的工程思維來處理循環供應鏈的問題,什麼東西能用、什麼東西現在不能用但以後有機會可以用、什麼東西確實不能用,一切都讓專業說話。循環經濟雖然不簡單,但靠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混凝土業的循環經濟終將會有個完美的結局。

(註一)《失控的高科技廢物,引爆環境危機》,天下雜誌,2015

作者介紹|鄭瑞濱

孜孜屹屹專精於營建材料研究的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博士,秉營建循環翻轉產業的夢想,告別十餘年台灣營建研究院組長、所長的職涯後,以「產業踐履」為職涯目標再出發,任潤泰精密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職務。同時在台灣混凝土學會平台整合建構含括水泥、砂石、鋼鐵、混凝土等業種的「營建循環產業鏈」,發展營建材料領域的新供需模式、創造新的商機與產值。現任綠學院的綠色帶路人。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綠學院(原標題:看懂這3個門道,破解晶圓廠污泥、爐渣屋背後暗藏的底層邏輯)

責任編輯/林安儒

喜歡這篇文章嗎?

綠學院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