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通通進口就好,何必挖台灣的山破壞環境?專家:從口罩事件就知「全進口」必帶來災難

2020-03-16 16:47

? 人氣

但是居民成天圍廠不是個辦法,於是業界開始組團隊,成立中聯資源公司,專門提供爐石粉產品及服務,開辦各種教育培訓課程;政府也修改相關的法規,調整政策,在這幾股力量的助攻之下,最終實現了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的產業鏈,也就是最早的循環供應鏈。目前臺灣每年使用的爐石粉達600萬噸,經濟產值超過新台幣60億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另外,燃煤發電廠產生的煤灰(飛灰),可以加到水泥和混凝土中,光是送至混凝土廠使用的量,每年也達到400萬噸,經濟產值超過新台幣30億元。

現在,添加爐石粉和煤灰的混凝土,已經成為高品質混凝土的標配,從台北101大樓到南山大樓,從山邊、海邊、到你家旁邊,混凝土產業不只用掉廢棄物,同時也創造了新公司、新商機。

故事到這裡似乎是個完美的結局。但是你忽然想到,不對,混凝土產業的循環經濟並沒有做得很好,晶圓廠的廢棄物被惡意傾倒(註一),就是混凝土惡搞的,這個產業很沒良心。

混凝土和水泥一樣,都不可能吃下所有的廢棄物,用異想天開的法規強迫餵食混凝土,美其名循環經濟,還讓不肖的混凝土業者,為了自己的利益,把整個業界的形象拖下水

即使神如水泥窯,也不可能吃下所有的有害廢棄物。水泥窯不能燒大量的三號塑膠PVC,因為PVC中含氯,氯離子會留在水泥中,低於一定的量沒有什麼危害,但太多的話,水泥中的氯會跟房子的鋼筋產生作用,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海砂屋。這就是為什麼水泥窯可以協助去化很多廢棄物,但對處理家庭垃圾和焚化爐的煤灰或底渣就會想很多,因為家庭垃圾含氯的東西多,而焚化爐主要燒家庭垃圾,其煤灰或底渣的組成就會跟燃煤發電廠的不同,會影響水泥的產品品質。

同理可證,混凝土一定也要考慮其產品品質,不可能吃下所有的廢棄物。但是政府為了要有漂亮的回收率數字,要有去化的管道,就一股腦兒把一大堆不知道怎麼處理的廢棄物硬塞給混凝土廠。

之前「經濟部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辦法」規定,晶圓製程後的廢水處理產生的污泥,可以做為混凝土的替代原料,取代一部分的砂石,混凝土廠再跟晶圓廠收取處理費,這聽起來很循環經濟,但其中有蹊蹺!

我們剛剛學到,混凝土吃下爐石粉和煤灰,可以取代部分的水泥,但是吃下晶圓廠的污泥,真的可以取代一部分的砂石嗎?

答案是不行。晶圓廠的污泥不比砂石,也沒有辦法如水泥般產生強度,混凝土根本沒辦法用。但是混凝土業者反正有處理費可以收,背地裡再拿去棄置即可,十幾萬噸的晶圓廠污泥,在政府統計裡為「已回收」的混凝土替代原料,但實際上卻是之前文章《失控的引爆點!循環經濟最後真正循環的只有新台幣》裡頭說的:循環經濟最後真正循環的只有新台幣,廢棄物這個主角倒是被晾在板凳上,丟到山林裡無人聞問。

喜歡這篇文章嗎?

綠學院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