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會有暴力行為?在指責教育前,家長先想想是不是做了這件事

2017-02-23 12:10

? 人氣

未解決、未抒發,甚至沒被自我承認的情緒可能會造成焦慮、爭執或其它更嚴重的後果。一些教育學者認為現在是時候調整教育綱領,在教導孩子識字的同時給予情緒指導。

記得誰教你認清、管理自己的情緒,並在其被激發時給予引導嗎?對於絕大部分的大人而言,答案就和兇手一樣只有一個:沒有任何人。我們是倚靠那些讓人困惑、煩躁不已的情況而習得經驗。縱使駕馭我們內心風景(有晴天有暴風雨)的能力從未被教過 ── 尤其是小學 ── 愈來愈多科學家建議這應該列入課程。他們甚至認為情緒教育和閱讀、數學、歷史、科學等基礎學科一樣重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情緒真的很重要嗎?

已有研究指出,情緒管理技巧比較好的學生在校有較好的表現、較好的人際關係,且較不易養成不好的習慣。此外,愈來愈多工作機械化、固定化,培養毅力、壓力管理和溝通等軟實力或許是一個避免未來被機器取代的方法。在美國,在學校教導社交與情緒學習課程(SEL)有成長的趨勢,但這類課程多半強調合作與溝通的「人際技巧」。

孩童大多被教導要忽略或隱藏情緒

「許多西方學者視情緒、脾氣為一種放縱、嗜好或分散注意力的表現。」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的社會學家 Thomas Scheff 說道。他同時也是孩童情緒教學的提倡者。情緒能提供我們對於外在環境的珍貴資訊,但人們往往被教導要屏除情緒在外。然而,隱藏、壓抑一個又一個的情緒是危險的。Scheff 特別指出,男性傾向將羞愧情緒隱藏於憤怒、侵略性甚至暴力之下。

那...我們應該如何開始教導孩子「情緒」這件事?

RULER 最深耕情緒教學的教育計畫之一,這個計畫由來自耶魯情緒智能中心的 Marc Brackett, David Caruso 和 Robin Stern 於 2005 發起。這個長年期計畫已被美國、美國之外的千餘所中小學採用(尤其是 K-8 教育體制的學校)。RULER 是計畫中的五個目標的句首縮寫:Recognizing emotions in oneself and others; Understanding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emotions; Labeling emotional experiences with an accurate and diverse vocabulary; and Expressing and Regulating emotions in ways that promote growth.

有效的策略之一

我們可以嘗試教導孩子聚焦情緒底下的真正根源,而非要他們徒然定義自己擁有的情緒。當情緒影響你的時候,認清情緒底下的原因(主題)更能有效緩解情緒。雖然憤怒的原因有很多種解釋,但 Stern 指出,「憤怒」底下的主題是相同的。「憤怒的原因多是受到『不正義』、『不公平』;失望的根源是與期望不符 (unmet expectation);挫折的原因是人們在前往目標的路上受到阻礙。」認清情緒底下的原因能幫助一個人被看見、理解他真正所在之處。

RULER 的課程方式可以和各種學科連結。比如說,當老師教到「得意洋洋 (elated)」這個情緒詞彙,他會詢問學生在歷史上有關得意洋洋的史實 (例如某場戰役的勝利方),讓學生清楚到為何當時的人物會感到得意洋洋,藉以理解那種感覺。孩子們也被鼓勵和父母或任何照顧自己的人聊聊他們感到得意洋洋的時刻。耶魯情緒智能中心的研究員發現採用 RULER 教學的學校有較少的霸凌事件和憂鬱案例,反之學生們有更高的領導能力與學習表現。

令人驚訝的是...

科學家和教育家雖然認同教育情緒的重要性,但並不認為教導情緒的多寡、所有種類和定義是必要的。RULER 的課程由百餘種「感受詞彙」組成,包含好奇、狂喜、失落、挫折、忌妒、放鬆和尷尬。其他學者的建議詞彙則多在二到十一個之間。。Scheff 認為可以從六個情緒開始教起:悲傷、恐懼、生氣、驕傲、羞愧和極度疲累。

雖然心理學已經在百餘年前就被視為科學,但多年來仍主要聚焦在定義與治療「不正常」。Scheff 在研究「羞愧」以及其對人類行為的影響多年後,承認「雖然人們認為我們懂,但事實上我們對於情緒的認知還太少。」這也像英國作家 Virginia Woolf 的譬喻「倫敦的街道都清楚載明在地圖上,但我們的熱忱之心卻沒有(“The streets of London have their map; but our passions are uncharted.”)。」

父母可以如何開始?

嘗試跟孩子說:「告訴我一些你覺得最棒的時光。」這也是 Scheff 在大學授課時開啟學生討論的一個起頭。不能等到學校教授情緒,才讓孩子認知、學習。情緒無時無刻都發生,無論人們有沒有意識到。我們應該藉由每一次情緒發生的時刻做最即時的教導,而不是仰賴在教室裡的學習。

閱讀原文請按此

原文 | Grace Rubenstein 翻譯 | 吳以璿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TEDxTaoyuan,原標題:小學應該教導孩子「情緒」這件事嗎?

對職涯或未來出路有些疑問,需要過來人的建議?快來提問,讓學長姐幫助你!

請關注風傳媒特別企劃「學長姐說」,也歡迎加入FB社團進行討論!

請看 FB社團-學長姐說 !

學長姐說也歡迎讀者分享您的經驗,意者請將基本資料及文章寄至service@stormmediagroup.com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