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真心相愛,卻只能各自嫁娶…用結婚證書換安穩老年,「假結婚」成同志不得不妥協現實

2020-01-07 16:55

? 人氣

同婚專法過後,許多同志仍因為社會壓力、老年議題而無法結婚(示意圖/采昌)

同婚專法過後,許多同志仍因為社會壓力、老年議題而無法結婚(示意圖/采昌)

窄小的房間裡,一群老年男子圍繞著開會,嘰嘰喳喳地越講越熱絡,這時有人問了一句:「這次的同志養老院公聽會,誰要代表我們發言?」霎時眾人陷入沉默,竟沒人肯舉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反正我是不願意再站出來的,上次發言以後,鄰居都不願意和我來往了。」一名獨居的老人說。

「就算同志養老院設立了,我也寧可住『正常的』養老院,不然要怎麼跟兒子解釋?」

(圖/采昌)
香港電影《叔·叔》十一月在金馬影展首映,引起熱烈迴響(圖/采昌)

這是金馬電影《叔‧叔》裡的場景,一群單身的老年男同志聚在一起,討論著別的年輕男孩、自己的身體狀況,還有對未來的憂慮。但其實不只是電影,在現實社會中,同志們也正面臨老年無所依歸的困境。

弱勢之中的弱勢 五成同志擔憂老年生活

在人口老化的時代,越來越多人提前思考退休之後的規劃,積極存錢買房、養兒防老,但對於許多同志而言,因為無法出櫃、沒有後代、被政府政策無視,安享晚年成為一種奢望。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2019年問卷顯示,台灣同志們對於自己的老年生涯感到不安,包括擔心自己老來無伴、照護機構因性傾向而有差別待遇、跟不上同志社群的步伐……等,社會缺乏老年議題討論,很多同志很難想像老後生活,卻也不知道該去哪裡找答案。

其實老後問題不只同志獨有,不論性傾向為何,人生難免面臨老年問題;只是同志身分讓「老後」這件事顯得更加艱困,尤其是同時還背負身障、愛滋、跨性別議題的同志,更常被排除在大眾對於老人的想像之外。

或許有人會說,即便社會冷漠,同志也能彼此相顧。但同志諮詢熱線的調查卻顯示:別說「相顧」,就連要「觸及」老年同志都是一大問題。據悉,該調查原有計畫接觸高齡同志,同時刺激年輕人思考老年議題,但有鑑於老年人的填答比例實在過低(五十歲以上者僅佔7%),問卷最後只得以反映年輕同志們對於「未來」生活的想像為主,無法反映老年同志「此刻」正面臨問題。

此外,根據同份調查,八成同志同意「網路平台、通訊軟體、交友軟體等社交方式容易冷落年紀大的朋友」。換言之,老年同志在同志圈內位置尚屬弱勢。如此數據也恰恰應證了同志們對於自己老後的擔憂­­──當接觸不到新的資訊,老年同志該如何避免與社會脫節?在極度仰賴交友軟體的同志社群中,不熟悉科技的老人該如何生存?問卷中有高達九成五的同志希望自己老後還能認識新的圈內朋友,以當今現況看來,這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2019年同志諮詢熱線【同志與老年議題】調查。(圖/同志諮詢熱線官網)
2019年同志諮詢熱線【同志與老年議題】調查(圖/同志諮詢熱線官網)

社會壓力下踏入婚姻 他用一張證書換安穩下半生

不只在圈內難以生存,整個社會的「拒老、拒同」文化使同志更趨邊緣,也因而不少人服膺於社會期待下,選擇隱藏自己真實樣貌,用一張證書換安穩的下半輩子。

四十多歲的A先生(化名)幾乎跑遍了全台各個婚姻平權活動,公投連署、同婚立法、總統大選,他竭盡全力上街宣傳,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一個「虧欠一生」的人。

A在大學時期曾與一個男生相戀,後來不經意斷了聯繫,兩人失聯十五年。多年後再在街上巧遇,對方告訴他自己已結婚生子,兩人也聊起過往種種,雖然感慨,但A已不放在心上。那時候A還不知道,這是他們最後幾次見面。

過了一陣子,對方的妻子找到了A,說對方生病過世了,留下一封信給A:「你知道嗎?我找了你十幾年。」那封信中寫滿對A的想念,原來對方這些年來試圖用各種方式找A,卻遍尋不著,後來他在家庭壓力下結了婚,戴上面具扮演「好丈夫、好爸爸」,壓抑內心的自己去成為被社會認可的人。

「他活得非常不快樂,所以在生命的最後,選擇把這一切講出來。」A說,「但是這份感情,卻同時讓我們三個人受到傷害。」

因為不能確定自己的性傾向,加上社會上有太多阻力,對方和許多同志一樣,半屈半就選擇一條相對安全的路,卻仍舊活得辛苦;對A來說,讓對方付上一輩子去尋找,更是莫大的虧欠。

如今的A選擇替對方做些事情,把每天下班後閒暇時間花在街頭,宣傳婚姻平權、請大家回家投票,他說發生的事情就已經發生了,但不想再看到這一切重演在別人身上。「如果我的故事可以幫助別人,那我願意站出來。」A的聲音裡難掩疲憊,但仍帶有一絲希望。「或許哪一天,社會會好到我們不再需要上街頭吧。」

同婚通過了 卻成「看得到吃不到」大餅

踏入異性婚姻的同志們可能有小孩照顧,卻得一輩子關在櫃子裡,將這場戲演到人生終結;沒有結婚的同志和伴侶一同衰老,或是過上根本沒有伴侶的孤獨老後。這些人在政府政策中被無視,甚至得為了不受到不平等待遇,假裝成單身的異性戀。

許多人或許困惑,在同婚通過之後,一切為何沒有好轉?其實法律只是第一步,社會對同志的接受需要時間,而很多人來不及等到社會改變就被迫進入家庭,使同婚成為看得到吃不到的大餅。

直至今日,電影中常見的形式婚姻(假結婚)仍是許多同志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或許有些人覺得他們既自私又沒有勇氣,但挺身與世界對抗何其困難,人生決策又需多方考量,他們像許多「養兒防老」的人一樣,以婚姻換取安穩的老年生活。

20191026-「同志好厝邊 Together, Make Taiwan Better」同志遊行。(簡必丞攝)
2019年5月立法院三讀通過同志專法,但在社會排拒氛圍下,同婚平權仍有相當長一段路要走(簡必丞攝)

出版老年同志口述歷史 替未來的自己發聲

為使老年同志不至邊緣,同志諮詢熱線致力於推動設立相關設施、呼籲政府在規劃老年政策時看見同志,也積極舉辦彩虹熟年巴士彩虹卡拉OK光陰的故事系列講座中年男/女同志聚會等聯誼活動。使在網路世代較難拓展交友圈的熟齡同志可以認識彼此,也能獲得保養、衛教知識。

「現在不講,我只怕我老時連開口為自己說話的能力都沒了。」──同志諮詢熱線社工主任鄭智偉

同志諮詢熱線曾於2010年出版老年男同志口述歷史《彩虹熟年巴士》,目前也集結了55歲到70歲女同志的口述歷史,預計將於2020年出版,盼能引起學術界與社福界注意。

此外,鄭智偉亦表示,熱線與婦女新知等團體推動長照多年,但長照議題中的同志處境更加幽微,希望政府在研擬老年政策時可以看見同志的存在,讓他們不再因為擔憂未來而活成「別人」。

責任編輯/李頤欣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書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