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紐西蘭奇異果全叫ZESPRI,我們還分旗山蕉、台中蕉?徐重仁一語道破台灣的荒謬

2017-02-22 10:29

? 人氣

農產品行銷國際,有許多先決條件,除了要做到品質、產量穩定,避免供需不均、交期不穩,產品分級、規格化管理,產銷供應鏈和物流都是重要課題。但是這些條件和資源,都不是一蹴可幾,如果內銷都做不好,如何在更大、更有挑戰性的國際舞台上與人一較長短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的看法是,先在國內市場練兵,以組織戰和品牌行銷的運作規格操作,假以時日,必能提升產品質量水準及產銷供應鏈和物流管理的效率。這個觀點,看起來似乎回到問題的原點,其實,凡事必從「根本」著手,假設本土農業產銷效率和農產品品質不能升級,不但不可能外銷,連內銷市場都可能守不住。

談到農業行銷,我常喜歡舉「請教宗吃白米」的日本例子。日本種稻的農村神子原,人口外移嚴重,只剩一萬人,白米消費需求銳減,為了讓收成不滯銷,增加居民的收入。

當地農會主管高野誠鮮突發奇想,他寫了三封信,分別寄給日本天皇、美國總統和梵蒂岡教宗,希望他們能試吃當地種植的有機白米。

結果,日本天皇和美國總統都沒有回音,只有教宗回信請他寄白米過去。媒體得知這件事之後,開始大篇幅報導介紹「教宗吃的米」,消費者看到報導,也跟著打電話到當地農會要求訂購「教宗米」。

這位總幹事深諳消費者心理,他知道,再好的產品也需要好的行銷管道,所以,他運用「飢餓行銷」概念,一律回答「賣完了」,請消費者直接到各大百貨公司去買。而原本沒有進教宗米的百貨業者,眼看顧客不斷來電詢問,他們只好趕緊向該農會進貨,就這樣,教宗米在各地都創下銷售佳績,原本外移的年輕人也陸續返鄉,讓沒落的農村重現活力。

這個故事後來被翻拍成連續劇《拿破崙之村》,創下收視佳績,也成為其他偏鄉地區農業行銷和創生的學習案例。

來自日本的「台灣塾」塾長高峰由美,曾告訴我另一個農業品牌整體行銷的好故事:

讓傳統蔬菜復活的「百姓隊」。九州宮崎縣一群年輕菜農結合一些資深農夫,成立「百姓隊」的組織,他們致力於耕種逐漸消失的傳統蔬菜,重視美味更甚於外觀。為了行銷自己種植的蔬菜和加工食品,他們希望能在商標包裝上呈現生產者的樣貌和理念,讓消費者能直接感受到種植者的心意。

高峰由美帶領的設計團隊依據這群農夫的魅力、產品特色以及百姓隊的核心價值,定義這個品牌的行銷主軸為「食之傳統、食之改革」,並以和服造型的百姓隊成員威風凜凜的模樣,傳達這個意涵。

接著,百姓隊在宮崎縣各超市設立專櫃銷售傳統蔬菜和加工產品,同時推出許多活動,製作文宣,讓消費者了解什麼是傳統蔬菜,加上媒體的宣傳,一時之間,傳統野菜成了消費新寵。二○一五年,日本政府也開始推廣傳統蔬菜,農林水產省甚至製作了「傳統蔬菜書」。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行銷不是著重包裝美感,而是著重理念的傳達,好的農產品,除了要有好的包裝,更需要整體式的行銷,才能產生具體的影響力,扭轉情勢。

台灣農產品在走出台灣、行銷國際前,大家不妨先一起來探索我們的理想和目標,設法聚焦核心價值,創造出本土農業附加價值,編織屬於台灣農業的故事。點點滴滴的累積,行銷國際指日可待。

作者介紹│徐重仁

多年來熱愛閱讀,親身走訪海內外觀察產業最新趨勢,現為全聯福利中心總裁,曾將統一超商帶上零售業界的王者寶座,如今更一手為全聯福利中心打造出超越傳統超市的全新高度。除了是企業領航者,也主持鼓勵年輕創業族追夢、築夢的「重仁塾」,以及與小農對話、期許由推廣食育觀念的「親農學堂」講座。長期在《天下雜誌》、《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今周刊》、《遠見雜誌》、《聯合報》、《工商時報》等撰寫專欄,樂於與年輕世代分享累積四十餘年來的經營智慧,以及對國內外產業的精闢觀察。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寫樂文化《走一條利他的路:徐重仁的9堂共好見學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