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過」才懂得死亡的意義!這3家公司帶你體驗自己的喪禮和冥想課程

2017-01-07 09:30

? 人氣

然而有些人對此活動表示疑慮,認為可能會讓人有「死亡並不可怕」的錯覺。一旦有這樣的錯誤認知,人們可能不再害怕死亡,並會以此當作逃避現實的手段。體驗過死亡課程的人都該知道,這些課程只能治標不治本,重要的是要改變自己處世的態度,面對壓力的處理能力和心態上的轉變。藉由外在的感化無法完全根除悲觀傾向,只有從自己身上做出改變才是死亡體驗課程的目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儘管我們不確定死亡體驗營是否真能夠使自殺傾向的人重新找回生命價值,抹去憂鬱心理,科技的進步還是為心理治療帶來許多幫助。

臉書新功能提供自殺傾向舉報機制

根據美國杜克大學於2013年的研究報告指出,美國有超過一半以上患有心理疾病的青少年沒有得到妥善的治療。從近幾年頻繁發生的隨機殺人事件,比如2014年於台北捷運站發生的鄭捷隨機殺人事件,或是造成33人死亡的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校園槍殺事件來看,學校建立完善的輔導機制有其必要性。許多組織藉由年輕人對於科技的重度依賴,開發出相關產品試圖預防青少年的心理疾病現象。

Facebook於2016年6月15日推出新功能,如果使用者在臉書上看見朋友的發文帶有死亡等相關字眼或有悲觀傾向,使用者可以向臉書舉報朋友有情緒問題,依據不同情況給予處置,如果情況危急,臉書也建議你立即撥打緊急專線,幫助朋友度過心理難關,防止發生進一步的危險行為。背後的臉書團隊成員皆受過風險評估與自殺防治訓練,而臉書的自殺防治機制其實是為了協助解決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曾提到美國自殺率創30年新高的現象。


(圖/引用自NOW news

經過縝密且完整的自殺防治調查,以及了解邊緣性人格障礙的心理疾病治療方式,臉書自殺防治團隊與全國自殺預防生命線執行長Dr.John Draper合作,共同擬定最佳的自殺防治機制,Draper認為相較於以往需透過心理治療門診或是網站尋求幫助的複雜程序,臉書提供最直接的預防方式,協助人們立即解決自己或親友的困難。

儘管長久以來並沒有一個可行的方式能夠預測一個人是否有自殺傾向,但對於擁有16億全球用戶的臉書來說,此機制將大幅減低自殺等心理疾病的發生率。

應用程式Pacifica與Headspace協助心理治療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調查顯示,2009年到2012年間,美國12歲以上人口患有憂鬱症人數佔總人口的7.6%,其中又以女性以及40到59歲的成年人最為普遍。應用程式開發商近幾年也設計出多款心理治療的APP,對於心理治療也有加分效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

創新拿鐵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