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重現福特與法拉利的尬車對決,更是商學院必看教材?從《賽道狂人》看百年不變企業生態

2019-12-09 13:05

? 人氣

《賽道狂人》改編自1966年福特汽車在利曼24小時耐力賽打敗賽車界霸主法拉利的故事。(圖/imdb)

《賽道狂人》改編自1966年福特汽車在利曼24小時耐力賽打敗賽車界霸主法拉利的故事。(圖/imdb)

《賽道狂人》改編自1966年福特汽車在利曼24小時耐力賽打敗賽車界霸主法拉利的故事,其中更聚焦在跑車設計師卡洛謝爾比和賽車手肯邁爾斯的真摯友情,以及兩人如何聯手「對抗」兩大車廠的歷程。近期賽車電影最為人知的大概就是朗霍華的《決戰終點線》,一樣由兩名在賽車場上視死如歸的賽車手譜出一段鐵漢柔情的故事,這兩部電影都同樣精彩,也都獲得非常高的正面評價,只是不同於《決戰終點線》亦敵亦友的關係,《賽道狂人》的兄弟情誼成分更高,同時在男子漢硬派風格的敘事框架下,說了一個不只有男生才會有所共鳴、女生也可能感動落淚的故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英文片名《Ford v. Ferrari》從兩間公司(兩位老闆)的名字為出發點,同時也為電影定下了「對決」的基調。恩佐法拉利除了用假消息哄抬合作價碼,在和福特的合作破局後還大肆辱罵福特的團隊,讓亨利福特二世氣得砸錢組成專業團隊,誓言讓福特的車重返賽車界榮耀(福特的創辦人亨利福特就是名賽車手)。

一個是粗俗霸道的義大利佬,一個是財大氣粗的美國大亨,兩人在電影一開始都給人不好的印象,而這場「人品」對決在最後的利曼耐力賽見分曉。亨利福特二世在比賽中段就帶著老婆搭直升機去吃大餐,直到比賽快結束才回來「撿尾刀」,最後更同意了一個荒謬且極不尊重運動家的決定,他雖然贏了這場比賽,但在觀眾眼前已經是個失敗的企業家。

相對於亨利福特二世,恩佐法拉利與車隊生死與共,比賽過程中更因為賽況緊張而慷慨激昂,在知道失敗時的黯然退場映照出他的運動家精神,以及在最後福特車隊通過終點線時的摸帽致意更表達了他的紳士風度,而他致意的對象是謝爾比而不是福特亨利二世,更顯現出慧眼識英雄的企業家天分。雖然這兩位的對決在以福特為視角的劇本看起來像是龜兔賽跑的故事,但其實這場比賽驕傲又討人厭的是那隻自以為跑得快的烏龜。

而另一場對決則發生在福特內部,是兩位賽車好手與企業高層的角力戰。雖然邁爾斯和謝爾比早就知道這次的合作肯定會綁手綁腳,但他們都有相同的理由接下這工作:重回戰場,重拾夢想。一個因為心臟疾病而無法再參賽,另一個則是因為個性偏執難以被車隊找上,兩人都可以藉由和福特合作重返賽車場,難得的機會當然必須掌握。

只是磨難遠超過他們的想像,要面對各種公關陪笑、挑戰利己的公司高層,最慘的是還有一個昏君管理者,這一路累積的怒氣看似會在最後的不合理安排爆發,但邁爾斯的自我成長卻撲滅了火苗,看似是值得讚許的喜悅(妻子的認同),但卻又有幾分無奈感傷(兒子的打抱不平)。謝爾比在發表會上的演說中提到,這世界上有一部份的人很幸運的找到他們可以奮不顧身投入的興趣,但更多的人則是無法去做熱愛的事而抑鬱著,這段明顯是在形容他們兩個人,但巧妙地轉換成讚揚福特的公關說稿,也是個不得不低頭的委屈求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