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有人就焦慮、不懂言外之意遭罵「白目」,精神醫師揭自閉症患者最寂寞人生

2016-11-22 18:07

? 人氣

對於興趣或心情的共享非常棘手,就是被周遭人看成「異物」的主要因素,這一點已經如前所述。由於受到周圍人的拒絕或責難,而深深種下對他人的抗拒感或恐懼感。如此一來與他人相處變得焦慮且痛苦,更難以與人分享興趣與心情,惡性循環一再重複,漸漸形成人際過敏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即使能力再好,無法與人相處的自閉症患者仍然不快樂

哲學家尼采,從他的紀錄中流傳下來的成長過程或症狀來推測,應該就是所謂的亞斯伯格類型的自閉症光譜吧。

即使三歲了也一句話都不說,但是四歲的時候就開始讀書了。在會話上發展遲緩,但文字學習卻無礙的這種反差,就是在亞斯伯格型經常見到的特徵。

然而不幸的是,剛懂事時,他看到的是曾為牧師的父親逐漸崩壞的樣子。受到神經疾病的侵襲,從痙攣或顏面麻痺開始的病狀,逐漸進展成失去意識的發作或失語、失明、錯亂、難以忍的劇痛。恐怕是尼采本身也被傳染的病,神經性梅毒。這個恐怖的記憶一直糾纏著他,威脅了他的安全感。

即便不是如此,尼采也是個神經過敏,強烈不安的孩子。在寄宿學校的紀錄中,記載著他不斷因頭痛或胃炎這種身心不適症狀而缺席。他有幻聽,還會夢靨。

他喜歡幻想遊戲。他用人偶或錫兵隊伍、陶製的動物創造出的世界,是由「松鼠之王」有秩序的統治。即使到了九歲,尼采仍然不斷重覆著玩偶遊戲樂此不疲。

在這樣的不平衡下,儘管他有著過敏的一面,但成績仍出類拔萃。而且,他在詩與音樂方面展現出優秀的才華,被老師們視為「天才兒童」。斯巴達式的學校雖然沒有自由,但是對他這類型的人來說,卻比那些自由過度無秩序的學校更容易應付。對很早就失去父親的尼采來說,幸好經常有母親在,可以繼續當他的庇護者。雖然還有一個女兒,但是她對兒子卻特別用心。母親很早就發現兒子的才華,幾乎把餘生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兒子身上了。

母親還很年輕,可以離開婆家回到娘家去。但是為了孩子的將來,她卻選擇跟婆婆還有小姑在狹小的家中生活。母子生活的是面朝北邊的小房間,在那裏,母親幾乎寸步不離的教他讀書。經常都給他過於嚴苛的功課,如果他稍微懈怠,就會招來嚴厲的斥責。這個過強的期待束縛了過敏的少年,不可否認帶給他更辛苦的生活。

專攻古典語言的尼采,才華很快得到教授的認可,對他特別偏愛。然而在這個「天才」身上,有著不穩定與怪異感,同時擁有過高的自尊與過敏,他的思考與行動之間不斷出現反差。雖然他二十五歲就成為巴塞爾大學的教授,達到少有的成就,但是周遭的人很快就發現尼采教授跟一般人不太一樣。有人覺得他的舉止好像在演戲,像少女一樣有種不自然的感覺,又有一位女性則因為他不適當的對話而感到吃驚:尼采在晚餐會中談到自己做的夢,內容是他吃了蟾蜍。不用說,對方當然倒退三步。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