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不出夢想,人生就注定沒出息嗎?心理專家:有時候目標越清楚,反而越做不到…

2016-11-17 17:08

? 人氣

小時候,大家總會高談闊論自己的人生夢想,有人想當醫生、有人想當律師。但長大後,卻有越來越多人忘了當初的願望。當被問及夢想是什麼的時候,回答不出來會很丟臉嗎?其實也不見得。紐約心理學教授歐廷珍這樣剖析「擁有夢想」的好與壞...

夢想可以滿足部分需求

我們原先的假說是,比較口渴的人,對於喝水情節的幻想會比較正向。結果確實如此。對飲水的渴求,孕育出滿足需求的正向思維和影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照更高層次的需求,像是安全、歸屬、尊重以及自我實現,馬斯洛將口渴界定為一種「生理需求」。更近期的學者還提出更高層次的需求,像是需要感覺自己有能力、獨立自主,以及能與他人產生關連。我想知道,經歷不同的更高階需求的人,是否也更容易用正向幻想滿足需求。

有一項更高層次的需求是眾所認同的,那就是擁有生命的意義或目的。如果找不到一個理由讓人在早晨想要起床,我們能過得多快樂滿足呢?凱佩斯和我在一座德國大城市不同的政府機構等候室中,找到85名成年人,接受測驗。我們請每個受測者瀏覽一篇文章,名為「是什麼賦予生命意義?」該文宣稱,工作能塑造我們,而且往往會讓生命富有意義。但我們事前稍稍更動了的那篇文章,寫成兩個版本。接著將受測者隨機分成兩半,半數受測者拿到的版本,刻意激起「人生需要一個目的」的想法。另外一半的受測者讀到的版本,則明確斷言「人需要過有意義的人生」。

和之前的研究一樣,我們藉由讓受測者完成不同的情節,來激發各自的幻想。其中有一個情節如下:「你坐在一家公司的接待室,等待面談一份你很想要的工作。面試者出來了,和你握手,把你帶進一間辦公室,開始面談……」我們讓受測者評估自己的幻想有多正面或負面。有些受測者的幻想非常正面,像是:「我非常積極,而且非常期待這次面談。我有機會獲得我最喜愛的工作;所以我才會準備得如此充分。我對面談一點都不焦慮。」另一批受測者的幻想就比較負面了:「我告誡自己千萬不要出錯。我一定得做到。我要保持笑容,態度要自然。至於咖啡-要還是不要?該死,我的履歷資料被弄髒了!」

一如預期,被我們激發要找出生命意義的受測者,對於假想求職面談的幻想也比較正面。我們在另外兩個研究中,也重現了同樣的結果,其中一個研究,我們激發受測者產生與他人連結的感覺(一種社會需求),另一個研究,我們激發受測者覺得自己能影響他人的行為或情緒(另一種社會需求)。在兩種情況下,被激起需求的人,傾向於對「滿足需求」產生比較正向的幻想。我們的論文最後得出結論,需求是「一個變數,能影響心理通往正向的未來」。

如果需求能讓人產生正向幻想,那些正向幻想應該也能幫助我們滿足潛在的需求。當我們夢想滿足自己的需求時,會更加注意那些需求以及可能致使滿足它們的相關刺激。就像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的觀察:「注意力能決定行動。」幻想著水的沙漠旅人,將更有可能解渴,因為他對於暗示周遭有水源的線索會更加警覺。同樣的,前面提到有個癱瘓兒子的牧師指出,他的幻想造成的結果是,他發覺自己在看新聞或上網的時候,會留意可能造福他兒子的科技新發明。

夢想的陷阱

但還有個重要的提醒。雖然幻想可能幫助我們滿足某些需求,卻無法幫助我們完成「需要付出大量精力、努力或專注」的需求。我們已知,單靠夢想得到正面的結果,並不能幫助人們實現目標。就像我做過的研究顯示,正向幻想裡有些因素會妨礙我們處理辛苦的任務,但是能激勵我們完成簡單的任務。例如沙漠中口渴的人,需要的只是喝到水就能解渴,那麼正向幻想可能有助於他發現水源,以及在尋找水源的期間,保持警覺向前走。但假使一個缺乏人生目標的人,幻想有機會擔任一部電影的主角,與安潔莉娜‧裘莉同臺飆戲(要達到這項成就,最少需要日復一日的試鏡,連續幾個月,甚至好幾年),沉迷在這樣的正向幻想裡,可能只會妨礙他達成心願。

幻想能幫助我們被動存活的另一個原因在於,能讓我們分心,不要老想著等待的苦惱。我們能想像一個愉快的結果,一個希望發生的結果,而不是讓人發瘋或是滿心沮喪。就拿瑞秋的例子來說,等待她男友判刑的日子既漫長又令人憂慮,但是想像法官因為眾人強烈支持她男友而改變心意,就足以讓她不放棄的撐下去。「我那時的耐心遠超過我認為自己具備的,」她回憶。在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時,治療師經常鼓勵病人想像置身於安全的地方,像是一個愉快的、呵護人的、能占據所有感官的環境。這種想像技術能讓病人度過數月乃至數年的療程,因為要治療更深層的創傷,可能需要這麼長的療程。

以上案例都涉及很不尋常的狀況,但是,對於平常狀況下的苦苦等待,正向幻想也能讓我們分心,幫助我們度過。蓋洛普調查「2013年美國職場報告」發現,高達70%的美國員工「『不投入』或是『不積極參與』工作」。這些人在漫長、無聊、未能得到滿足的上班時間,要如何自處呢?辛格(JeromSinger)是最早研究人們不專心工作時在做什麼的專家,據他觀察,當人們覺得工作缺乏挑戰而且很無聊時,正面想法及白日夢便很受歡迎,可以讓他們快樂的殺時間。同樣的,克林爾(Eric Klinger)指出,當我們在從事例行工作時,大腦會浮現所謂「現階段的顧慮」,換句話說,就是未能滿足的目標與希望,會引發看似隨機的思維,有時能幫助我們忍耐無聊,而不致於造成問題,但有時會干擾工作,妨礙我們完成重要任務。

我請各位將本章的發現,應用到你自己的生活裡。

我們來做一個練習,請你想一件真正超出你控制能力的事,一個你除了等待別無他法的情境。請你想一個你無法滿足,而且也沒有能力滿足的需求。也許你是一名讀法律的學生,等待律師考試放榜。或是一個病人,對於即將接獲的檢驗報告感到緊張。或是一名購屋者,等待購屋貸款被核准。現在,請你坐下來休息一會兒,幻想心裡期待的結果。敞開你的心胸,讓想像飛揚。想像你得知考試通過,或是接到無病的健康證明書之後,感覺有多麼輕鬆。想像你的女友給你一個擁抱。想像那天晚餐的慶祝活動。想像你的父母走進你新買的房子時,臉上驕傲的神情。你有沒有覺得好一些?有沒有覺得時間好像變快了?在這種情況下,夢想確實可以是我們重要的短期助力,就算這個夢始終未能實現。

很多人問過我,正向幻想是否能幫助我們熬過重大疾病,例如癌症。我最早的研究中,癌症病人的「正向幻想」與「成功的結果」之間,並沒有顯示出明確的關連。如果我們再仔細想一想,許多種癌症,即使是預後不佳的類型,目前都有對治的方法。除了安寧照護的末期癌症病人之外,癌症患者通常都有採取行動的空間。癌症病人在正統療法似乎無效時,往往會嘗試各種另類療法,而且對於病得最重的癌症患者來說,總懷有一絲希望,自己能成為微乎其微的戰勝癌症患者之一。但若想達到最好的治療結果,癌症病人千萬不能只是「不出局」,還必須積極照顧自己,尋求協助。僅僅正向幻想康復是不夠的,甚至可能妨礙你採取有效的行動。

作者介紹|歐廷珍

紐約大學及漢堡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撰寫超過一百篇以上的論文與書籍篇章,深入探討人們「思考未來」一事,對於認知、情緒以及行為的影響。她目前居住在美國紐約市以及德國漢堡。相關資訊請參考:www.woopmylife.org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天下文化《正向思考不是你想的那樣:讓你動力滿滿、務實逐夢的動機新科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