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拚大半輩子,好不容易成為富豪,為何要把財產捐出去?4句名言點出「快樂」定義

2016-11-23 08:20

? 人氣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2008年宣布捐出9成個人名下財產做公益。(美聯社)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2008年宣布捐出9成個人名下財產做公益。(美聯社)

「為自己增加價值叫成功,為別人增加價值叫成就」,心滿意足的成功人士普遍樂於提攜後進、出手助人,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因為他們懂得如何尋找幸福的青鳥,了解幸福不必遠求,就在身旁;讓別人幸福,自己必然幸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你自己和你所有的一切,倘不拿出來貢獻于人世,僅僅一個人獨善其身,那實在是一種浪費。」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英國大文豪)

回饋貢獻社會,獲得真正的價值

在西方基督教國家的觀念,他們相信神擁有一切,錢不是自己的,自己只是「管理人」,替上帝看著這些錢,因此比較願意把錢捐獻出去,回饋社會。所以許多大企業家如股神巴菲特、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臉書創始人祖克柏等人都爭相捐出大筆財產從事慈善事業,不像我們東方富爸爸大都想把財富留給子孫。

值得欣慰和欽佩的是2008年我們台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也宣布將捐出九成個人名下財產做公益,多年來陸陸續續也真的在執行當中,為臺灣企業界樹立良好典範,而之後也有一些大企業主跟進。

這些辛辛苦苦打拚大半輩子,好不容易成為富豪的人,為甚麼最後又要把財富捐出去?不是腦子壞了,而是體悟到人生的價值是按照對社會的貢獻度來衡量,能夠幫助人、改變世界,才是有價值的人。

他們不是不愛兒女,是明白留下太多不勞而獲的財富,會讓子孫喪失鬥志、障礙茁壯動力,反而毀了他們,甚至身後引發兄弟鬩牆、爭產互鬥的家族憾事。因此只留夠用於子女教育和購屋安身的遺產,做為下一代人生的啟動資金。

「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林則徐(中國清朝政治家、禁鴉片煙英雄)

而且這在西方已形成文化,並非只有大富豪才熱衷慈善,一般企業主也都願意。十多年前我到夏威夷渡假,在飯店咖啡廳隨意跟一位穿襯衫、牛仔褲,與太太各自背了個背包的老外聊天。

我本來還在想他是不是跟我一樣在教書,聊過才發現是位上市公司的CEO,還是機械方面的專家。他財務自由,生活純樸,也是一樣成立基金會,將財產信託去幫助環保活動。

其實,中國古代早已懂得「財聚人散、財散人聚」的道理,也不是沒有如西方般兼善天下的思想,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主張、佛家「佈施」和「捨得」(有捨才有得)的教誨,都明顯包含着慈善理念,所以別以沒有這種傳統做藉口。

財富的聚攏,都是取之於社會,分享回報成果是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不要讓自私自利堵塞了心靈,成為甚麼都流不出去、喪失付出與奉獻力量的一灘臭水。

不限捐錢,願意貢獻時間、才華和能力的話,也可以從許多面向來回饋社會。像我知道有些人會購置電腦送到偏鄉,有人到醫院做義工,或到山區免費教英文增強當地孩子競爭力,還有在學校設獎學金的,總之在這個「唯我時代」,願意為助人拿出行動力,就是可敬的人。

「帶著巨富而死,是一種恥辱」—安德魯.卡內基Andrew Carnegie(20世紀初美國鋼鐵大王)

讓別人快樂,自己才會真正的快樂

「分享」是一個神奇的動作,會使快樂增大,憂愁減半。快樂的人習慣傳遞快樂給別人,因為他們深知「善待自己,無限幸福;善待別人,無比快樂」的魔力。

我們從小就聽過助人為快樂之本,但只有真正助過人的人,才知道其中真諦。我很喜歡「贈人玫瑰,手留餘香」這句話,願意把玫瑰送出去,手上的那縷芬芳,就能讓人心情好上一整天,再看到被贈之人的笑容和善意回應,那就獲得雙倍喜悅!

不吝惜給予,能夠付出的人,就是富翁,因為他有「給」的能力。

我觀察到有些西方、日本富豪和企業會用一種方法來運用財富,讓財富回饋發揮得更有樂趣。例如喜歡藝術的人,買畫、支持演奏會、資助培養還未成名的藝術工作者,讓他們作品銷售流通,可以安心致力創作,吸引更多有天分的人投入,感染形成善循環。除了個人嗜好品味被滿足外,也引領大眾浸淫於美學藝術氛圍中,間接促進社會整體文化素養提升。

「讓人開心,也許是獲取快樂最簡單方法。」—安東尼奧.卡勒Antonio Gala(西班牙作家)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漫遊者文化《關於人生的7項財務思考:7堂一定要懂的理財投資×人生規劃必修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