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同居該答應嗎?拒絕會不會傷他的心...專家點破同居六大迷思,只要想清楚,同居沒那麼可怕!

2019-10-07 17:28

? 人氣

其實同居更多的是日常生活,而非浪漫,生活中有柴米油鹽,還有洗碗拖地。(圖/photo-ac)

其實同居更多的是日常生活,而非浪漫,生活中有柴米油鹽,還有洗碗拖地。(圖/photo-ac)

看歐美的浪漫電影或影集,常常會看到一段情侶討論 “You want to move in with me?” (你願意跟我一起住嗎?)彷彿是求婚般的情節,這時女生往往會露出欣喜若狂的神情,代表兩人的關係往前跨了一大步。問過身邊朋友,「同居」對歐美情侶來說,是交往過程的一大進展,也幾乎是必經之路,這個過程: Dating(約會)> Commitment (認定彼此是男女朋友)> Move in together (同居)> Engaged (訂婚)> Married (結婚)就好像情侶的SOP一樣 。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而以台灣人的民情來說,更多的流程是:認識當朋友 > 告白(成為男女朋友)> 約會熱戀 > 結婚 > 再搬到一起住。不是每對情侶都會同居再結婚,很多同居的狀況是因為學生時期為了不想住宿舍、或是在外地想要省房租、上班後為了增加相處時間等等,也有些人認為同居是結婚前的測試,訂婚之後才決定一起住。台灣的年輕人如果和父母住在同一個縣市,較高的比例都會和父母同住,也因此減少同居的機會,當然,有些保守的父母會認為「同居」會被說閒話之類的。

我個人沒有覺得同居特別好或不好,應是順應兩個人的感情狀態來共同規劃是否要同居,不該是被情感沖昏頭太倉促的決定,或一人半強迫另一人得來的結果。以下分享幾個同居的迷思,其實一起住並不一定會……

迷思一、用 同居 來省錢

許多住在外地的情侶,同居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要省錢,尤其在台北一間套房貴三三,如果兩人一起住便可以平分租金、水電、生活費等等。然而,即使同居兩人還是應該要有各自的空間,在小套房裡只要在家裡就是會一直看到彼此的狀態,其實很容易消磨對對方的感情,也會越來越沒有神秘感。建議在經濟許可的狀態下,同住盡量要有客廳、房間(甚至有兩個房間),讓兩個人有喘息的空間,若是吵架也有地方可以各自冷靜。

迷思二、同居可以解決感情問題

我聽過不少人認為沒有安全感、或兩人感情有問題是因為對方常常不在身邊,「住在一起應該就會比較好」是他們給這段關係的解套方法。然而,住在一起真的不一定會比較好,也許初期會因為可以常看到對方、摸透對方所有的作息而有安全感,可以短暫解決問題,但對方只要晚回家、找不到人、傳訊息不回,缺乏安全感的狀態,或是原本的問題又會再回來,比較糟的會變成想要掌控對方的一切行蹤,把對方逼得喘不過氣來。同居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應該是當下感情沒有太多問題才思考的下一步。

迷思三、同居是結婚的前哨站

有些人(尤其是女生或爸媽)對同居有粉紅泡泡的幻想,認為若是同居,可能「三個月後就會跟我求婚了吧」… 其實更多的可能是兩個人一起生活很舒適,也沒什麼想要改變的。有一部電影 He's Not That Into You 中有對情侶便同居了好幾年,女生一直在想說為什麼不求婚,男生認為我們現在好好的啊,為什麼一定要結婚?結婚有什麼比較好?因此女生受到身邊朋友慫恿,認為男生不結婚那麼兩人就分手吧,這一殺手鐧下了,男生最後才妥協求婚。

但記著,這是電影,不是每個男生都把同居當作是結婚的前哨站。

迷思四、同居的生活每天都甜蜜蜜

這可能比較會發生在熱戀中決定要同居的情侶,認為住在一起就能24小時延續彼此看著對方的甜蜜,但其實同居更多的是日常生活,而非浪漫,生活中有柴米油鹽,還有洗碗拖地,更有拉屎打嗝放屁。一起生活有一起生活的甜蜜,但不會是原本約會浪漫的那種甜蜜。

迷思五、由男生負擔所有生活所需

也有些人認為男生「應該」擔起家用,付房租、交通費、吃飯錢,若不是被包養,盡量不要有這種心態,經濟獨立人格才能獨立,即使同住也是一樣的,並不是你委身與他同住,而是你們一起的決定,女生也應該承擔起房租、水電、和生活所需的開銷。這樣一來,在家才比較能有話語權,更能在一段關係中被尊重和珍惜。

迷思六、同居就沒有自由 

同居最容易遇到時時刻刻兩人世界的狀態,好像吃飯、睡覺、出門都一起,漸漸地淡出朋友圈,或是出席任何場合一定要兩人一起。就算住一起,兩個人可以有一起的時間,但也建議還是要有各自的朋友圈、各自旅行的機會,而不該是失去自由,兩個人一直綁在一起的狀態。

同居有可能會失去屋子空間

因為兩個人的東西加在一起,1+1 > 2 ,整個家會很像爆炸一樣,這時候可參考 Boxful 到府迷你倉的服務,讓生活空間更舒適!

最後,再次強調同居與否沒有標準答案。

我遇過婚前不曾同住的情侶,婚後為很多小事爭吵,但後來磨一磨就合了。也遇過同居非常久的情侶,相處似乎沒什麼問題,但最後卻以太了解彼此而分手收場。有個朋友雖住歐洲,身邊朋友都會同居來了解彼此的生活習慣,但她認為「結婚是很重要的承諾」,怎麼能因為結婚後一點小生活習慣不合就不在一起,那麼如果是同居,也可以為了一點點不合就分開嗎?

而就我目前同居ING的個人想法是,同居是一段關係的進程,像是一個有男友兼室友兼好朋友在家的狀態,有一起生活的閑適感(如男友)、有一起生活遇到不同的生活習慣需要包容(如室友)、也有一起經歷生活中酸甜苦辣的扶持感(如好朋友),所以若是雙方對同居沒有太多不合理的期待,且能夠理性溝通、願意包容相異之處,那麼我相信婚前、婚後的「同居」生活都能一致美好。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正向戀愛學。(原標題:情侶住在一起好不好?同居的六大迷思)​
責任編輯/柯翎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