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輕記者忙著抄爆料公社,這群阿公阿嬤做的事,讓全台灣都感動!

2016-10-20 10:05

? 人氣

然而,看看現在的新化吧,不僅有經過色彩改造計畫的老街牆面、整齊的招牌與街燈、舉辦過轟動全國的踩街活動,還有去年新開幕的「大目降文化園區」。其中,不管是蘇家古厝、梁道故居、新化傳統市場或是武德殿的文化歷史整理保存,都含藏著當時試圖讓阿公阿嬤當記者所保存下來的文化足跡與在地情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圖/丁瑞愉攝,天下提供)
(圖/丁瑞愉攝,天下提供)


從社造協會成立第二年就參與、執行所有計劃的總幹事許明揚為了新化的社造理想,情願辭去原本在大學裡收入穩定的專案助理工作,接下這個不支薪的職位,就是要證明「社區營造」也可以作為產業來經營。要讓年輕人願意回鄉,就要能提供年輕人得以生存的機會。許明揚想運作出一個可以深入農村、草根蹲點又能創造貢獻的模式,「這裡,就是我要實現夢想的地方。」

1(圖/李佩書攝,天下提供)
新化社區營造協會2013年認養武德殿之後,逐步建立了完整的義工導覽制度。(圖/李佩書攝,天下提供)

在武德殿當志工的陳楠修說:「原本,我是在奇美博物館當志工,有次遇到陳老師,他問我,可以在奇美說故事,為何不回新化說我們在地的故事?」於是,他便參加了志工招募會並當場報名,而後,又主動承擔導覽解說的教育訓練工作,為了編教材,跑遍了全省的武德殿,讓文化可以完整的傳承給後人。而陳坤發老師自己,則持續不輟的以四句聯記述著新化的人文風景;曾進發校長,則定期為「新化ing」刊物撰寫當地建築與廟宇的故事。

影響力>

串聯了在地的四百年文化,成為社區營造與大目降文化園區的根本養分。

參與力>

號召了2、30位阿公阿嬤記者,並成立志工團、文史工作室,積極帶領產、經、學各相關單位共同協辦活動。

執行力>

從阿公阿嬤當記者,延續至當地的刊物發行、老街的文化活動與武德殿的管理運作等工作,雖有挫折,但仍克服萬難而得到各方的肯定。

創意力>

扭轉了一般以耆老為受訪者的記錄概念,改以耆老為帶領者,自主擬定個人最擅長或最有興趣的主題,寫下在地的文化底蘊。

永續力>

從2012年為在地寫故事持續至今,未來仍然是社造的工作主軸之一。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天下雜誌《上好一村2:三十五個同村共好心故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