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展誥專欄】一年換24個頭家?有人竟然為了「這個原因」不斷辭職、開除老闆

2016-10-05 13:07

? 人氣

「父親、主管、父親、主管…要不是你提醒,我也沒想到這兩者的角色居然這麼像。」他苦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像這樣,當我們將自己對生命中某些重要他人的情感轉移到其他人身上的現象,就叫做「移情」(transference)

以這位朋友的例子來講,移情之所以產生,雖然有可能是因為主管的某些特徵、舉止與他的父親很像,例如:都是一家(公司)之主、講話很大聲、握有管理的權力,讓他在跟主管互動的時候潛意識連結了他與父親互動的經驗感受,但更精確地說,其實是他自己把對父親的感受移轉到了公司主管的身上,然後進一步影響了他與主管互動時的感受。

當然,這整個過程跟歷任主管一點關係都沒有。這些主管也可能是個性溫和、充滿關懷、幽默風趣、生活步調緩慢而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只是因為「主管」在他的認知裡與父親的角色很相似,因此在他還沒深入了解對方之前,就可能因為一些互動而讓他潛意識感受到類似與父親互動時的經驗。

所以,那些被他「開除」的主管們其實是被「冤枉」的,而若他沒能覺察到這個現象,說不定也會讓自己持續陷入「不舒服、換工作、不舒服、換工作…」的可怕循環裡,最終在職涯上遭遇極大的挫敗感。

事實上,「移情」的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一點也不罕見,例如:將對母親的情感轉移到太太的身上、將生命早期某個老師的情感轉移到後來遇到的老師身上、將前任男友的情感轉移到現任男友的身上…,諸如此類的移情,都可能影響了我們當下與他人互動的真實性。

移情只會出現在過去對某人的負向經驗嗎?那也不盡然。

不過,無論是正向或負向情緒的移情,那都不是「真實」的。

簡單來講,你不是跟眼前的這個人互動,而是與過去對某個人的感覺互動,所以你「看不見」眼前這個人,因為你已經被困在過去的某個經驗裡。

不管當下對方做什麼、說什麼,你可能無法真實地理解,而是主觀地做出偏離與扭曲的解釋。

然而,移情雖不罕見,但對大多數的人而言卻一點都不容易發現。那麼,要如何降低移情對我們人際互動的影響呢?

網路上常有兩張相似的圖片要人找出相異之處的遊戲,在這裡剛好相反,我們要從兩個看起來很不一樣的情境裡找出相似之處,以我朋友為例:

1.蒐集線索:寫下主管讓他不舒服的部分,例如講話不回應、說話時不正眼看他、態度冷淡。

2.辨識感受與想法:覺得自己被嚴格要求、不被看重、期待主管可以對他寬容一些、給他一些鼓勵。

3.搜尋類似的情感經驗:這是最重要的步驟,也就是找出當前情境、情緒感受,在過去的什麼時候也曾經感受到?誰也曾經說過類似的話、做出類似的舉動?「主管、公司」「父親、家庭」這兩個原本看似平行世界的人物與情境,經過上述三個步驟之後,竟然連起了一條線,幫助他覺察自己其實是將成長過程中與父親互動的恐懼、害怕與期待,放進了與主管互動的情境裡。

雖然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肯定充斥著不少移情的現象,不過,也不需要因此太過擔心或緊張,如果在你的生活當中沒有嚴重影響到人際互動,沒有讓自己(或他人)因而太困擾的事情,你也未必每件事情都要逼自己要耗盡力氣地去檢視。

請記得,「自我覺察」並不是短暫的熱潮,而是一輩子的功課,我們這一生都在持續著認識自己、靠近更真實的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展誥心理師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