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重症病人身上看見的人生哲學,醫師一句關心勝過回診處方

2019-08-12 14:50

? 人氣

彭醫師向病患解釋疾病症狀(圖/彭馨婷醫師 提供)

彭醫師向病患解釋疾病症狀(圖/彭馨婷醫師 提供)

專司腦中風治療的六順預防醫學診所林口院區診間,恰好彭馨婷醫師與家屬溝通完。彭醫師門診大多是90幾歲老人家,但不少案例是晚輩帶著老人家來做腦中風診療,自己卻也掛了焦慮門診,一家兩代都來找彭醫師。照顧像腦中風這樣的重症患者,家人所受的身心壓力,外人難以想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醫學愈來愈進步,腦中風的罹患人數卻沒有減少,原因為何?彭醫師表示,忽略警訊是最大的危險。大多人以為中風是老人專利,但其實一些不起眼的症狀都可能是指標,「頭暈、頭痛、記憶斷片、眼前發黑、半邊手腳突然麻….這些大多人以為只是太累,卻可能是腦中風前兆。」

脫軌失序 可能是腦病變

除了以往我們熟知「三高」可能導致中風外,情緒更是現代人容易忽略的隱形健康殺手。彭醫師表示,以往認為30、40歲中壯年族群身體最硬朗,但面臨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大情況,睡眠品質不佳已是普遍情況,長期睡不好接踵而來的就是自律神經失調、血壓變高,如果只覺得太累、頭暈不舒服而忽略,沒有意識到腦血管病變的警訊,很容易有天發生就措手不及。更多還有以為是「幻聽、眼睛、精神問題等」情況,很容易導到錯誤就診方向。

彭醫師諮詢門診病患(圖/彭馨婷醫師 提供)
彭醫師諮詢門診病患(圖/彭馨婷醫師 提供)

彭醫師舉門診例子,一個先生著急帶太太來看診,說太太好像「中邪」了,一覺起來講得話都聽不太懂,脾氣變得暴躁,幸好這位先生意識到就醫,即時讓太太做了檢查,結果是腦部病變導致。另外一個案例是個退休太太,平時身體都很硬朗,有天滑手機才發現眼睛只能看到一半的鍵盤,以為是眼睛出狀況,來找彭醫師,細細問診檢查之下,發現是腦中風前兆,即時發現著手治療。

失智症 最不能接受的遺忘之痛

更需費心的還有失智症問題。曾有家人帶阿嬤來看診,一來阿嬤就跟醫師不斷表示「聽到」小姑、媳婦要侵吞家產….後來彭醫師跟家人溝通,看檢查是不是腦部的問題,結果發現是腦萎縮造成「幻聽」的狀況。若非醫師多費心,恐怕家人的感情也受影響。治療後,也沒在聽阿嬤在講家人不是。

儘管失智症在治療上已有不少進展,但有時卻因病患本身配合度不佳,延誤黃金治療時機。彭醫師表示,失智症是一般人更不能接受的腦部退化疾病,特別是年輕時屬菁英份子更無法接受。這時,需要醫師抽絲剝繭,透過問診抓出問題核心,讓患者卸下心防。

失智症的個案通常彭醫師會先與家人溝通如何善意技巧性地引導患者願意治療,有時甚至還要與家人套好招,比方說這樣的治療是為了進行腦部保養,甚至開玩笑說讓他們打麻將腦袋可以更靈光,這些費心的溝通,都是為了讓患者能夠即時獲得最適切的治療。

溝通觀察病人細節比吃藥更重要

彭醫師會開導照護中風、失智症家人,這是長期抗戰的馬拉松,要把步調放慢,有時患者會進步,也會退步,不要覺得挫折,只要有耐性的陪伴,家人都跟醫師都會是最好的後盾,也讓病患有安全感。

很多時候,尤其是像彭醫師主治腦中風等重症,醫師扮演的角色更像是心理諮商師。照顧中風、失智症的患者,家人背負著極大壓力,有時帶著患者來看診,自己也跟醫師說心事,說著說著眼淚就掉下來。

彭醫師費心呼籲,只要平時多花點心思自我檢視或關注家人異狀,比方從睡眠品質、量測血壓、飲食調整、血液循環檢測等指標,腦中風等重症,絕對可以杜絕發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