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祥專文:應以何身得度者 即現何身而為說法─讀我母親顧正秋

2016-08-24 06:45

? 人氣

 母親有一齣著名的戲《鎖麟囊》,劇情敘述一位富家少婦因天災逃難,淪落為替人帶孩子的保母,其中有一段二簧慢板唱腔的唱詞非常感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霎時把七情俱已昧盡,參透了酸心處淚溼衣襟。我只道,鐵富貴一生鑄定,又誰知人生數頃刻分明。想當年,我也曾撒嬌使性,到今朝哪怕我不信前塵,這也是老天爺一番教訓,他教我收餘恨,免嬌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戀逝水,苦海回生,早悟蘭因……。」

聽到這一段,我總會想起母親的大半生,在現實生活裡也經歷過種種辛酸,看到她的回憶錄叫《休戀逝水》,就明白她想讓過去的一切都過去。書出版之後這些年,她的生活確實過得很平靜,似乎真的不再與過去有任何瓜葛留戀,好友的相繼離世,促使她生活的態度趨向消極。兩年多前,她因為心肌內膜炎住院六週治療,消炎止痛藥量與副作用大到讓她有點失去清醒的意志,讓我非常的緊張,仁喜與我不停的替她祈禱。雖然感覺她失去了意志,但奇怪的是,京劇的劇情與如何評點,她還是倒背如流。猶記得出院回到家那天,她硬是跟我說隔壁搬來一個新鄰居,會票戲,她還一一述說他們唱了麼戲,哪裡好,哪裡不好。她還反問我:「妳聽到了嗎?怎麼從早唱到晚呀?」直到有一天侄兒與表姊跟我說不可思議的是,他們聽到母親用一種類似梵文的文字,一口氣唸了二十幾分鐘,好像是誦經,表姊跟母親說:「好阿姨,妳在唸甚麼呀?我們聽不懂?」母親轉過頭對表姊說:「我在說的意思是安心!安心!」這以後,母親就慢慢的恢復了正常。

母親病好了以後,我的上師宗薩欽哲仁波切來台灣時,母親去見他,她只問說「仁波切,你可不可讓我死?」仁波切慈悲的給予她開釋與加持,告訴她業力決定自己的生命,不是上師可以幫忙的。之後,母親漸漸脫離消極的生命態度,開始每天抄寫心經,抄了一陣子,她把「弟子 顧正秋 」,改成仁喜與我的名字,她說:「你倆太忙了,沒時間積功德,我來幫你們抄,祈求你倆平安!」看見母親不止是延長了壽命,更具足慧命,讓仁喜與我歡喜不已。每天奉茶後,母親就對著佛菩薩說:「我不想活得久,隨時可以走!請不要讓我有痛楚,不要連累孩子,好生好走。」八月二十日她還開開心心的,八月二十一日下午,上蒼真的讓她平靜沒有痛楚,離開了她這戲劇性的一生。

顧正秋女士與女兒姚仁祥女士照片。(楊凡攝影師攝影,姚仁喜 │ 大元建築工場提供)
顧正秋女士與女兒姚任祥女士照片。(楊凡攝影師攝影,姚仁喜 │ 大元建築工場提供)

母親過世前五天,我去看她,她又跟我重複:感恩能有這麼好的一生,她的運氣總是好,遇到的老師好,戲迷好,遇到的朋友個個都對她好……,平日她從不輕易誇獎我的,那天也把我加上,笑嘻嘻的說上天給我個好女兒 ! 當天我們母女相互鼓勵,什麼都不重要,努力修行最重要。我們母女,相互珍愛,我以她為榮,她也以仁喜與我為傲。在醫院時,母親跟我說的最後一句話是 : 「妹妹,妳怎麼咳嗽了?快回家休息去 !」這句話將永遠如一塊石頭般的噎在我喉頭,讓我的每一口吞嚥,都能感觸到她對我的不捨。

「真實的人生比小說更為曲折。」對於母親的一生,我深深的覺得這句話尤具沉重的意義。童年的時候,我只覺得母親很美,聲音更美。長大以後,我才逐漸瞭解「顧正秋」的藝術之美和情操之美。在美的背後,影影綽綽都是滄桑。母親生命的每一頁,總有那許多迂迴曲折、傳奇多彩的故事。那些故事,豐富了她的人生,也成就了她的藝術。

國學大師南懷瑾在家母的回憶錄序文中寫到:

「在歷史潮流大時代中,常出現特殊的人物。他們個人的事跡行履,與社會牢不可分,相互影響。時代的磨難,突顯了這些人的高尚情操,在混濁的社會洪流中,他們靈光獨耀,這正是中華傳統文化燦爛的一面。本書主人翁顧正秋女士,就是大時代中這類靈光獨耀人物的代表。…人生即戲劇,戲劇即人生,佛說:「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顧女士迨亦佛乘中人也。讀其書者,當有知音。」

*作者為大元建築工場資深合夥人

追思顧正秋女士: 

地點:民權東路 2段 158號  金寶軒

時間:八月二十三日(週二)至八月二十七日(週六)。每日上午十時至下午三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