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即將再也吃不到彈牙的義大利麵

2016-04-22 10:21

? 人氣

到那個時候,我們每年需要消耗「兩個地球」的資源,才能滿足我們一年的活動(圖/作者提供)

到那個時候,我們每年需要消耗「兩個地球」的資源,才能滿足我們一年的活動(圖/作者提供)

去年夏天,歐洲酷暑難耐,義大利出現足以把車子融化的異常高溫;臺灣遭逢風害,大台北地區颱風過後經歷濁水危機,生活諸多不便。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沒有大禹幫忙治水,也請不出后羿射下九個太陽,怎麼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遠古初民對大自然沒輒,難以應變無常,但他們懂得「順應」的藝術:將風雨雷電化為神話,也跟著衍生出無數救災「英雄」,大禹、后羿都是例子。反觀科技進步的今天,軟硬體設備日新月異,人類不想順應,而是希望凌駕、操控自然。那麼,尖端科技是否如願化身成即時伸出援手的大禹和后羿?

並沒有。在自然災害面前,我們仍是無力抵抗。

2014年8月13日,該年度的「地球生態透支日」(Earth Overshoot Day),僅僅八個月,人類已經用盡2015年全年資源。接下來,我們寅吃卯糧,預支未來。比起2014年8月19日、2013年的8月20日,我們的負債狀況年年惡化,但對地球資源的貪婪指數卻有增無減。

這樣算下來,每10年生物超載日就會提早一個月(圖/作者提供)
這樣算下來,每10年生物超載日就會提早一個月(圖/作者提供)

到底還有多少未來可以透支?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我們可不可以學著「持家」,拿著存摺好好思考人類面對自然的生態帳?生活可以簡單一點點,這會是個好開始。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一年裡面,值得我們停下來思考的日子。當然,不是只有今天才關心地球,生活裡的每一天,都應該想想我們和地球的聯繫。

大家覺得,「環保」是口號,離我們很遠。事實上,我們生存環境的變遷,每一個改變都影響到「吃」;只要影響到「吃」,就威脅到我們每一個人。為什麼地球好好的,對我們來說很重要?把數字量化來看,或許更有感覺。

如果我們把地球50億年的歷史縮成「一天」,一天有24小時,在最後15分鐘的時候(一天都已經快結束了!),大約是晚上的11:45,動物才出現在這個地球上。最後的6分鐘,陸生的動物才出現。而這一天的最後兩分鐘(也就是晚間11點58分),人類才出現。人類是多麼晚才出現在地球上啊!可是我們對地球的「加害」,卻是最殘暴的。

到底人類對地球的傷害,大家可能隱約有感覺,但無法切身體會。用「地球生態超載日」(Earth Overshoot Day)來說明,可能比較容易理解。「地球生態超載日」把人類和大自然,比做客戶和銀行,來衡量我們的收入和支出。就像存款簿一樣。比如,你的帳戶每個月5號有薪水進來,這是你一個月要用的生活費。但你15號就把錢用光了,那一天就是你的超載日。想像地球的資源就是薪水,地球生態超載日就是說這一天到來的時候,這一年地球的資源就已經被我們用光了。

2013年,生物超載日落在8月20號(2013年的8月20號),我們就預支完當年的地球資源了。聽起來還蠻可怕的吧?把時間往前推,2012年的生物超載日是8月22號。也就是說,2013年中,我們比前一年提早了兩天,就把「薪水」用完了。其實從2001年開始,每一年的地球生態超載日都比前一年提前2-3天,時間越來越往前。這樣算下來,每10年生物超載日就會提早一個月。

根據「全球足跡網絡」(Global Footprint Network)的研究,以美國人的生活型態來看,他們每年要消耗掉4.16個地球資源,才足夠滿足現下的生活型態。在俄羅斯,則是2.73個地球,巴西是1.95個,在中國1.18個,印度0.49個。全球平均下來,我們每年需要1.56個地球資源,才足夠我們一年的「花用」。2030年離我們不遠,但到那個時候,我們每年需要消耗「兩個地球」的資源,才能滿足我們一年的活動。

這對我們實際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我在新書《真食義大利》中有一篇提到,「2050年,我們將吃不到彈牙的義大利麵」就是一個很切身的例子。

義大利人吃麵講究「彈牙」。牙齒咬下時,麵身必須恰到好處地回彈,Q 實卻不硬。這美好的魔術彈力,來自麵粉裡的穀蛋白。這種蛋白質讓麵團充滿韌性,也容易加工成不同形狀,創造出多變造型。義大利麵的製成原料為杜蘭小麥粉。;義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島與普利亞大區是杜蘭小麥原鄉,經年生產迷倒眾生的彈牙美味。杜蘭小麥的穀蛋白含量比其他麥種高,這是它比其他麵條更Q彈的原因!

義大利農業研究中心與國家研究委員會駐紮在佛羅倫斯的生物氣象站合作,在二○一二至一三年間進行研究:科學家模擬二○五○年二氧化碳濃度值,並觀察十二個不同品種小麥在這個環境下的生長表現。結果顯示,日益上升的二氧化碳濃度對小麥的影響並不在產量上,而是會讓小麥的穀蛋白質含量降低。

這就是環境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因為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提升,我們即將再也吃不到彈牙的義大利麵。

另外還有一個值得分享的例子:我們用的洗面乳裡面有一種幫助清潔的柔珠顆粒。但這些柔珠是無法被淨水系統過濾的。也因此,它們會流入海洋。排到海裡會怎樣?這些柔珠,要不被魚吃到肚子裡,要不沈積在海底。喜歡吃生魚片和海鮮的人,下次吃生魚片的時候,洗臉的柔珠會不會一起吃進肚子裡?

我想要表達的是:好的食物,都是在意、誠心的「人」製造出來的,因此,「良」,這個「隱形調味料」,是很重要的。而我們和萬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不去過度消耗動物和地球資源,是「牛」這個字,想傳達的理念。「勿」這個字,它的古字是旗桿,下面兩撇是飄揚的彩帶。插旗桿的地方,也是人會聚集的地方。有人就會產生文化;有「己」文化,就會有「異」文化。雖然「異」和「己」之間有所差異,但彼此間的交流,是很迷人的。

回到「食物」這兩個字的組成,一切就明白了:有人(生產者)、有良心、好的生產者就會生產出好的食物。不要過度消耗我們的地球,在不同文化裡互相交流,敞開心胸欣賞彼此的文化差異。

這是我在2016年4月22日地球日地當天,希望和大家分享的。關於食物、環境、和人的思考與回饋。

 

*作者簡介

任教輔仁大學英文系。台灣女兒、義大利媳婦。嫁到義大利,從不會做菜的大小姐,跟著義大利家人認識義大利的飲食文化、關心土地與美食的關聯。上山下海找尋美味食材。十年過去,如今楊馥如在台灣已經是義大利食物文化研究的第一把交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