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下午四點公布1月份景氣燈號,雖然金融面指標維持穩定,市場信心調查對未來半年景氣正面看法增加,但因工業生產指數、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跟製造業銷售量指數衰退,影響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從12月份的24分掉至22分,景氣燈號由綠燈轉呈黃藍燈,顯現國內景氣復甦力道疲弱。對於1月景氣燈號因1分由綠燈轉為黃藍燈,國發會主秘高仙桂表示,景氣復甦初期會比較不穩定,因此景氣燈號會在綠燈跟黃藍燈徘徊,復甦力道也受到國外短期經濟干擾而疲軟,「像是1月美國寒冬造成PMI(採購經理人指數)值下降,而美國QE退場也造成新興國家股匯市波動,這兩項因素負面衝擊都在2月已經舒緩,顯見是短期因素;反倒是中國等亞洲五國的領先指標出現鈍化,這將是牽動台灣未來景氣變化非常重要的關鍵。」高仙桂進一步指出,OECD領先指標連續十五個月上升,相較於歐美的復甦態勢明確,亞洲五國近期領先指標則貼近水平,顯見亞洲景氣復甦跡象不明顯,其中匯豐中國PMI指數已經連續4個月下降,凸顯中國有產能過剩、影子銀行以及通貨緊縮等經濟問題。「中國不至於會硬著陸,但也不會有太長的成長趨勢,這會衝擊台灣出口;另一方面中國本土供應鏈崛起造成兩岸產業競爭趨強,台灣包括面板、智慧型手機等產品出口減少,都將是台灣未來景氣復甦中較大的風險因子。」國發會公布1月份景氣概況,在領先指標方面,今年1月領先指標綜合指數為103.75,較上月上升0.07%,不含趨勢的領先指標為100.84,較上月略微下跌0.05%,為2012年9月以來首度下滑。對於領先指標呈現16個月以來首度下滑,國發會主秘高仙桂表示:「主要是受到中國1月景氣放緩影響,由於下滑幅度非常小,只能算是有一點停頓,是不是代表整體景氣出現變化仍還要再觀察。」至於同時指標方面,今年1月同時指標綜合指數為103.89,較上月上升0.55%,連續9個月走揚,其中7項構成項目中有4項較上月上升,分別為商業營業額、實質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工業生產指數,以及製造業銷售量指數,至於實值海關出口值、非農業部門就業人數以及電力(企業)總用店量則較上月下滑。而在景氣對策信號方面,綜合判斷分數為22分,9項構成項目中,包括工業生產指數由綠燈轉為黃藍燈、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由黃紅燈轉呈綠燈,以及製造業銷售量指數由黃藍燈轉呈藍燈,分數各減1分,而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則由綠燈轉為黃紅燈,分數增加1分,使得1月景氣燈號從綠燈轉為黃藍燈。對於近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低於世界平均值,高仙桂表示:「行政團隊已經注意到台灣出口競爭力下降的問題,憂心台灣的出口動能恐無法隨著全球經濟景氣復甦而同步成長,某個程度上,也凸顯兩岸產業競爭性已加大,政府會關注這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