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首頁
留守兒童 文章列表
#
留守兒童
約 12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兩岸
華城火災背後的底層血淚:韓國近年最慘工安意外,為何死者多半是中國朝鮮族?
今年6月24日,發生在韓國京畿道華城市一座鋰電池廠的慘烈大火震撼了中韓兩國,這是韓國近年來災情最慘重的工安意外,導致23人喪命,遇難者中17人是來自中國的朝鮮族勞工。
BBC News 中文
2024-07-27 13:10
新聞
國際
兩岸
12歲孩子與惡的距離……6歲失蹤女童為何變冰冷屍體?玩伴怕她醒來跟大人告狀,用木板活活將其打死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國際中心
2019-07-18 11:5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新新聞
新新聞》啥是佩奇 開中國上億空巢老人的悲歌
《啥是佩奇》中的佩奇(粉紅豬小妹、佩佩豬)代表的是農村爺爺對孫兒的疼愛與思念,知道孫子喜歡什麼後,拚了老命也要去瞭解。影片最後,爺爺拼拼湊湊做出了一個「佩奇」手工藝送給孫女。這部片深層凝視農村獨居老人的社會痛點。
新新聞李若冰
2019-02-03 13:00
新聞
兩岸
財經
留住員工 大陸多工廠試辦托兒計劃
數百萬移動到沿海城市工作的農民工,帶來經濟成長,但被父母留在老家獨自長大的「留守兒童」成為嚴重社會問題。近來,許多大陸工廠為員工開辦托兒計劃,付出很少的成本,留住員工的心。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張姓農民工是一名母親,「為了全家能過上好日子,我只能出來打工」。每年過完春節,這些農民工都會把孩子留在老家,要到明年春節才會再見到孩子。
中央社
2018-09-18 09:26
新聞
兩岸
網友怒了!雲南「冰花男孩」引同情 湧入50萬捐款卻只拿到500元和一套新衣
中國雲南昭通市一名8歲男童王福滿,每天冒著凜冬走路一小時上學,一頭雪花、臉頰凍得通紅的樣子傳上網路後,各方湧來善款達50萬人民幣(約台幣230萬元),當地政府說要把善款拿來幫助全區數千名貧困兒童,每人發給500元(約台幣2300元)並在學校增添暖氣等。但此舉引發網友反彈,網友批評政府不該運用捐款來照顧「自己沒照顧到的人民」,甚至有人質疑官員透明度,擔心善款都被公家單位吞掉,直批「這點小錢也要貪!」
國際中心
2018-01-17 17:00
風生活
世界
「冰花男孩」只是中國農村冰山一角!更駭人的是,被長期性侵、無法求救的「留守兒童」…
正當對抗性騷擾或性侵的#MeToo運動在全球持續發酵之際,許多中國農村留守兒童長期以來遭遇性侵卻說不出口。聯合國統計,中國農村留守兒童逾4000萬,安全、健康、生活和學習情況皆堪憂。
中央社
2018-01-16 10:23
新聞
國際
兩岸
雲南呆萌「冰花男孩」道出中國數千萬留守兒童的心酸故事
中國網友近期集體心疼讀三年級的「冰花男孩」王福滿,因天氣寒冷,家住雲南昭通的王福滿衣衫單薄,走4.5公里山路上學,頭髮、睫毛上沾滿了冰霜。
BBC News 中文
2018-01-12 21:00
新聞
兩岸
「低端人口」的孩子》思念出外打工的爸媽 廣西男童藏車底翻山越嶺80公里
中國網路上周出現一樁令人心酸的社會新聞,兩名渾身泥濘的小男孩,因太思念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親,竟偷鑽進大客車車尾底盤支架,跟車3小時、行進80公里山路,所幸毫髮無傷。
中央社
2017-11-29 10:00
新聞
兩岸
留守兒童到底有多少人?中國民政部將首次徹查
中國民政部官員表示,將與教育部、公安部合作,在今年首度徹查留守兒童確切數量。
BBC News 中文
2016-03-28 11:02
新聞
兩岸
中國政府新政策保障「留守兒童」福利
中國政府出台新政策以保護父母在城市打工的「留守兒童」
BBC News 中文
2016-02-17 12:41
新聞
兩岸
留守兒童轉車2000多公里!中國9歲女童尋爸媽
2010年起,父母為了掙錢到福建莆田工作,9歲女童小希留守四川南充。小希因想念爸媽,8月30日小希獨自一人帶著人民幣1000元與戶口名簿,憑藉著姑媽曾經帶他到福建的印象,轉車多達4次,輾轉2000多公里,而小希31日晚間11點半左右,抵達父母宿舍。
梁琬渝
2015-09-05 15:54
新聞
兩岸
中國的心靈孤兒 留守兒童與小留學生
中國推行一胎化政策(現已漸放寬,可單獨二孩),每個小孩都是父母捧在手心的寶貝,不論家中貧富,家長絕對全力以赴給孩子最好的一切。有錢者,孩童早至中小學即被規劃送出國讀書,年紀輕輕離家待在海外;貧困者多集中在內陸地區,父母為賺錢養家離鄉打工,成了長住城市中的農民工,小孩則成了鄉村的「留守兒童」,見上父母一面成了月月盼、年年盼的難事。新時代下,兩種社會階級的孩子是否交集出了共同身分-「心靈的孤兒」,值得社會多方關注。
白馥萍
2014-12-06 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