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賣書給讀者?獨立出版社、書店對話,聚焦善用社群行銷走過「出版寒冬」 

2019-02-12 23:50

? 人氣

讓讀者留記憶 或有長尾效應

也因此,林家合表示,他現在大部分的書還是透過網路行銷,會辦現場活動的,則是像《嘻哈囝:台灣饒舌故事》這樣的書,會來的人比較多是饒舌歌手的粉絲,他們可能就會在IG或是FB上打卡,這些都會留下來繼續擴散;而實體活動也要有搭配,比方說這本書的活動都有發攝影、文字紀錄,就可以把後續紀錄轉給網路媒體刊專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於轉載網路媒體的效益與轉換率,林家合表示,轉換率不一定會高,可是像有饒舌歌手就提過,現在歌手最主要的營收來源,是表演、演出,然而他們會認為,不一定要來看表演,只要幫忙轉貼MV,就是很大的幫助,可以確立在觀眾腦海中的記憶;換到出版來說,也許讀者不會看到文章,就直接去買書,但是會記得這個東西,這樣的話至少後面可能還會有長尾效應。

網路行銷比實體活動效益大

對於實體活動與網路行銷的取捨,陳夏民認為,有時候辦實體活動 ,某個程度上是服務讀者、作者,讓他們可以見面、討論作品,但這種互動有沒有辦法用虛擬或網路來連結?他舉例,自己之前做過線上讀書會,線上也都維持20、30個人,老實說現場活動的人數,差不多也就是這樣,他不會認為一定要用實體或虛擬,不會只有某一種方式,才是唯一的連結,而是說如何善用實體、虛擬網路的優點,並用這個方式去互動。

陳夏民並談到,像他去年9月出了《我的蟻人父親》,就規劃要減少實體活動,並拍影片,這時他就會想,一樣花1、2萬,辦活動現場可能最多60個人來,影片觸及只要超過60個人那就可以了。

出版型態改變 「子彈別1個月全用光」

陳夏民也呼籲,現在的新書期,老實說是3個星期,對此他並不會去趕,現在的出版型態已改變,不要太在意79折的新書宣傳期,也不一定要在2個月內把活動都跑完;《我的蟻人父親》影片到今年1月才推出、重新做宣傳,「不要太逼自己,把所有子彈在1個月都打出去,這樣也很可惜。」而在過程中,可以看到自己的數字、點擊,但不要很快速就認定,某種類型就是王道,不用急於變成某個樣子,慢慢做久,也不要太快把自己燃燒殆盡。

「不只為人氣 實體活動有別的意義」

獨立出版聯盟理事長劉霽表示,同樣的預算,網路可能比實體活動CP值高,這是事實,就看要怎麼取捨;實體活動有時候不光只是為流量或人氣,還有別的意義,像獨立出版聯盟辦書展超花錢,但實體畢竟有存在意義。

劉霽說明,有時候活動效益很差,但有些作者就是希望有實際接觸讀者的機會,因此他認為,實體活動可能就不是以行銷為目的,可能只是一種理念,銷售數字不一定補得回來,但這是長期投資,一直做下去可能就會得到回報。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