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年輕編導要用好萊塢公式演繹台式驚悚

2019-02-04 13:10

? 人氣

《魂囚西門》由公視、中華電信和Netflix合作,挑戰台味類型片市場。(公視提供)

《魂囚西門》由公視、中華電信和Netflix合作,挑戰台味類型片市場。(公視提供)

「內容為王,平台為后。」二○一八年底,文化部次長李連權在一場論壇上接下OTT(Over The Top)業者的白皮書時大聲宣示。同月,中華電信董事長鄭優宣布以版權投資即將在公視上映的迷你劇集《魂囚西門》,這部戲將同時在MOD及已經簽約合作的Netflix同步播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好萊塢為台灣指出路徑

《魂囚西門》是公視首部心理驚悚影集,也是中華電信首次投資本土戲劇,在《麻醉風暴》、《天黑請閉眼》、《通靈少女》等類型劇獲得金鐘獎肯定後,公視嘗試創新的內容與通路,開啟類型劇的新頁,並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台灣近年的類型劇除了有一線明星加持,畫面吸睛之外,更有一群願意嘗試的製作人、導演、編劇等製作團隊。接下《魂囚西門》編劇統籌一職的李庭瑜直言:「這不是我個人的選擇,而是台灣影視產業的趨勢。」

從通路與平台來看,公視與HBO Asia合製《通靈少女》引發迴響後,愈來愈多的國際影視集團如Netflix與FOX,都看上具有台灣特色的戲劇題材,激勵台灣團隊推陳出新,與國際接軌;而好萊塢已發展出成熟的驚悚、恐怖、推理或懸疑等類型,便為台灣影視內容產業指出一條路徑。

李庭瑜說愛情劇在台灣有疲軟的趨勢。(林瑞慶攝)
李庭瑜說愛情劇在台灣有疲軟的趨勢。(林瑞慶攝)

李庭瑜擔任編劇已經七、八年,寫過偶像劇《陽光正藍》,也寫過電影《變身》,她在內容端觀察到:「台灣過去的戲劇題材都專注在愛情,因此被貼上『小清新』的標籤,但愛情戲至今已經難以突破框架,觀眾也產生審美疲勞,多元的戲劇類型才逐漸浮上檯面。」

不過,台灣的內容產業工作者並不是硬著頭皮趕鴨子上架,他們本來就憧憬多元類型的發展,抓緊時機,捲起袖子加入。

《紅衣小女孩》是好萊塢套路加台味

近兩年拍攝「活屍片」《最後一次溫柔》與「重來片」《不死三振》的導演吳宗叡說:「我拍了三支文藝片後,就覺得自己成長的速度太慢了,決定要學習類型片。」

「我們必須學習怎麼打扮成殭屍,如何剪接時光倒流的劇情,等到未來有一天,我有能力說自己的故事時,才能用上。」吳宗叡很有意識地改變風格,自一八年起連續兩部作品分別拍攝活屍片與重來片,都是好萊塢電影的經典劇情。

李庭瑜最近被稱為「靈異系編劇」。她從小就廢寢忘食地閱讀武俠、推理和驚悚小說、動畫與漫畫,「我當編劇後,一直希望有一天能建構自己的奇幻世界。」她近期參與的三部劇集和電影《通靈少女》、《藍色項圈》與《魂囚西門》都帶有驚悚元素,不僅是時勢所趨,也是她的夢想。

李庭瑜和吳宗叡都不否認,好萊塢發展出的類型片提供了一套成功的公式,但必須結合本土元素,台灣觀眾才會產生共感。電影《紅衣小女孩》是兩人不約而同提到的經典案例,每個國家都有鬼,但導演加入台灣才有的「抓交替」傳說,既不違反好萊塢的原則,又多了點台灣味。

熟稔公式、替換具台灣特色的元素,是本土類型劇成功發展的關鍵。以宮廟為重要場景的《通靈少女》、《藍色項圈》中,壓得人喘不過氣的課業壓力,與以台北鬧區西門町為背景的《魂囚西門》,每一幕都是台灣觀眾熟悉的生活場景。

李庭瑜說,驚悚片中一定有個大魔王,或是鬼,或是殺人魔,或是列車,或是飯店,甚至是一種意識形態。例如,《逃出絕命鎮》(Get Out)利用對黑人的歧視塑造出恐怖的氣氛;《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講的是每個台灣人成長過程中揮之不去的升學主義。放不下的執著終將成為心魔。

情感與互動必須取材自大眾生活

驚悚片若要接地氣,嚇人的魔王與被嚇到的人缺一不可,所以李庭瑜說:「如果沒有好好深刻描寫這些人的話,他們出現的作用就是尖叫和死掉。」《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當中,只有媽媽放下執著,才能祛除魔王。這些細膩的情感與互動都必須取材自大眾生活,才能有感。

活屍片也有一套公式。「如果我們拍了帥氣的男女主角穿著緊身衣去殺殭屍,預算和技術還沒那麼成熟,台灣人也不相信。」吳宗叡的《最後一次溫柔》緊抓活屍片中,人類感染病毒變成活屍的經典橋段,演繹台灣老夫老妻愛在心裡口難開的愛情,也呈現了台灣家庭中的性別角色互動。

不能忤逆好萊塢的公式

即將上映的《不死三振》則是以《金剛經》名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為核心,描繪主角小沈汲汲營營追求事業上的成就,即使透過每次時間重來的機會突破難關——紅燈右轉被開單、上班遲到丟合約、職場主管愛刁難、競爭對手攀關係等工作難題,卻被困在同一天而無法前進。

「小沈就和台灣大部分的年輕人一樣——生活沒有倒退,但也沒有辦法往前,而有一種徒勞無功的空虛感。」吳宗叡說,即使重來片已經有許多經典作品如《今天暫時停止》(Groundhog Day)、《明日邊界》(Edge of Tomorrow)、《忌日快樂》(Happy Death Day)等,但角色原型不同,觀眾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吳宗叡認為類型片的敘事是一種共通語言。(柯承惠攝)
吳宗叡認為類型片的敘事是一種共通語言。(柯承惠攝)

因此,呈現台灣的文化特色是本土類型片獲得觀眾認同的要素。吳宗叡說:「我很愛看新聞,我很需要知道台灣發生什麼事。」李庭瑜則說:「七分靠取材觀察,三分靠想像靈感。」不管如何,拍片的人不能一直說,而是要去理解觀眾想聽什麼。

過去以愛情為主軸的劇情片,往往被認為題材過於單一,但李庭瑜認為,「單一」表示還有無數的「新點子」可以挑戰,不管是恐怖、驚悚、懸疑,甚至科幻、戰爭、動作、武俠,在台灣都還有非常大的可能性,否則一再複製相同的題材,成功的模式被過度消耗,台灣影劇只會逐漸衰亡。

好萊塢其實已經把所有類型的故事都說過一輪了,台灣正在摸索本土類型劇的套路,吳宗叡直言:「好萊塢的公式很重要,不能忤逆,因為我不反對引起觀眾的注意。」他認為,韓國的影視產業也是在複製好萊塢公式的過程中拍出了《與神同行》,台灣人終能找到本土關懷。

類型片是一種共同語言

吳宗叡說:「父母親以前都看不懂我拍的電影,我很難過。」直到拍攝《最後一次溫柔》,他的父母親終於理解。這表示類型片的敘事是一種共通語言,文青和父母親都能看出心得。

「我會很興奮,期待自己寫出好看的商業劇作,一直嘗試新的題材。」李庭瑜對於類型劇的發展樂觀其成,她建議政府可資助創作者向國外取經,鼓勵合作創作,活絡本土創造力。就像不死三振吧,或許投出了三個好球,但若試圖往一壘跑,仍有機會轉為活球。

李庭瑜小檔案

出生|1985年
學歷|政大廣電所碩士
作品|《變身》、《美麗的秘密》、《銷售奇姬》、《通靈少女》、《藍色項圈》、《魂囚西門》

吳宗叡小檔案

出生|1990年
學歷|政大新聞系
作品|《一線三星》、《下錨》、《失業陣線聯盟》、《最後一次溫柔》、《不死三振》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佳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