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銘宗專文:得其環中,以應無窮

2016-02-10 06:10

? 人氣

美國財經重鎮華爾街(Wall Street)(美聯社)

美國財經重鎮華爾街(Wall Street)(美聯社)

馬丁‧沃夫是《金融時報》的專欄作家,也是一位經濟學家,曾在2004年與2008年相繼出版《新世界藍圖:全球化為什麼有效》與《馬丁沃夫教你看懂全球金融》等暢銷財經書籍。過去閱讀他的文章,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其針對國際金融情勢的動態發展,提供精闢的分析與評論。此次,相當榮幸能夠搶先閱讀他的新作並為其寫序。坊間對於分析描述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的相關出版品可說是汗牛充棟,但本書作者以其深厚的經濟金融素養,就這場危機帶給全球經濟與金融之衝擊與改變,為讀者提供兼具理論基礎與實務經驗的分析與洞見,可以說是近幾年討論國際金融議題的最佳著作。

作者將此書分為三部,第一部「衝擊」(前三章)具體描述這場危機帶給高所得國家、歐元區及新興經濟體之經濟與金融影響。第二部「轉變」:第四章檢視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及其根本原因;第五章則說明金融危機的發生,不完全是金融體系的問題,還有總體經濟出現失衡現象,包括全球儲蓄過剩以及信貸泡沫的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本書最後一部「出路」,我個人推薦讀者值得一看再看,相信能從中尋找問題與啟示。第六章是正統經濟學與非正統經濟學的激辯。正統經濟學的總體經濟模型是一動態隨機一般均衡分析,將危機的產生視為外生性,而忽略經濟體系內部如何替資產價格定價的金融市場問題,以致於發生資產價格大幅度變化對總體經濟造成衝擊,危機已然形成。因此,必須正視總體經濟學的理性預期假說以及金融理論的市場效率假說在實際經濟運作上的侷限性;第七章則透過金融體系改革的論證,具體提出提高金融機構的資本要求,以及有效執行總體審慎監理為兩項最根本的改革措施;第八章則是討論未來經濟復甦的可行策略,擴張或是緊縮的政策辯證;最後一章則講述歐元區帶來的危機,以目前希臘是否退出歐元區為例,這不單純只是單一國家退出而已,而是貨幣聯盟本身在建立時便有其缺陷,若要維持歐元區的存在,勢必要做出根本改革:調整經濟結構、債務重整以及財政政策改革。

回顧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國內也有少數銀行發生緊急流動性的問題,所幸政府快速採取存款保險全額保障及相關措施,恢復民眾信心,避免少數銀行影響金融安定。而在危機發生後,美國、英國及歐洲各國經濟均受到嚴重衝擊,體認到金融產業影響民生經濟甚巨,因此紛紛開始強調審慎監理的重要性,並進行一連串金融改革。

對於書中具體提出兩項最關鍵的金融改革措施,即提高金融機構的資本要求,以及執行總體審慎監理,我深表同意。特別是在金融海嘯後,促使「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BCBS)發布「巴塞爾資本協定三〈Basel III):強化銀行體系穩健性之全球監理架構」,將總體審慎監理納入架構規範內。我國早已針對Basel III,修正相關法規,提高本國銀行的自有資本,並加強流動性管理,截至2015年第1季,本國銀行普通股權益比率、第一類資本比率及資本適足率平均為9.71%、9.95%及12.65%,各銀行均符合法定標準。這對於強化金融機構承擔風險能力,以及提升銀行體系穩健性,形成了有利的條件與堅實的基礎。

為了持續改善金融體質、提升競爭力,並因應數位發展的趨勢,我在2015年5月提出金融基礎工程計畫,其中第一項便是提高資本,我認為資本一向是金融穩定的核心議題,尤其是本國金融機構須有更充足的資本,方能支應在亞洲區域發展,擴大業務規模。在近年政府與金融業的共同努力下,金融業的獲利能力已獲得長足的進步。以本國銀行為例,全年稅前盈餘由2012年新臺幣2,402億元成長至2014年的3,201億元,創歷史新高。而截至2015年第1季為止,我國銀行整體平均的資本適足率為12.65%,其中國內前五大銀行平均資本適足率為12.85%,雖符合資本適足的要求,但與國際比較,以全球排名76至100名的區域性銀行為例,其平均資本適足率為14.43%,顯示國內金融機構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實應藉此獲利能力提升的時機強化充實資本。

政府2009年為因應全球金融海嘯之衝擊,發放面額200及500元的消費券。(取自維基百科)
政府2009年為因應全球金融海嘯之衝擊,發放面額200及500元的消費券。(取自維基百科)

金融海嘯發生以來已近七年,當前我們面對的國際經濟環境並不比金融海嘯發生前更好,而台灣是一以出口為導向的小型開放經濟體,深受國際經濟局勢影響,厚植金融實力固然可以為增加自身抵禦危機能力,但倘稍有不慎,金融也可能成為危機傳遞的管道。做為金融主管機關,所念茲在茲、殫精竭慮的就是要隨時辨識風險,防微杜漸,期能在穩定的環境中推動金融業的健全發展,最終能促進產業與民眾的福祉。於此,我不禁想引用明朝大儒呂坤所言,「為政之上焉者:寬厚深沉,遠識兼照,造福於無形,消禍於未然,無智名無勇功而天下陰受其賜」,實可為金融監理工作的寫照。

深入閱讀這本書後,我們可以看見這位大師級的作者針對目前的全球的經濟困境、當局採行的財政與貨幣政策以及各國間政治關係所提出的精彩分析與深入見解,更難能可貴的是,原本艱澀的經濟理論與金融實務,在作者的筆觸下都顯得清楚易讀,確實是一本具備深度與廣度的好書。我們或許無法從此書獲得所有問題的答案,但我衷心期盼讀者,尤其是政府官員或經濟學者能細讀本書,用冷靜與理性的頭腦,為台灣未來經濟發展做出抉擇。

*本文選自天下文化出版的《面對轉變衝擊的年代》一書,本文作者曾銘宗為前金管會主委 、現任立委。本書作者馬丁‧沃夫(Martin Wolf)為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暨首席經濟評論家,曾獲頒大英帝國司令勳章。他具備深厚的專業學養,加上敏銳的洞察力與犀利的判斷力,論述擲地有聲,備受推崇,放眼全球,幾乎無人能出其右。著有《新世界藍圖:全球化為什麼有效》(Why Globalization Works)和《馬丁沃夫教你看懂全球金融》(Fixing Global Finance)等書。

面對轉變與衝擊的年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