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們回家了」 香港「麥難民」幸運踏上返鄉歸途

2015-11-23 08:10

? 人氣

「麥難民」現象指的是無力負擔高額房租的勞工階級,因為麥當勞擁有乾淨、明亮、免費的空間,所以選擇夜宿麥當勞的現象。這無疑是香港M型社會的縮影,高房價導致勞工階級無力買房,只能流落街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蕭瑪麗幾乎都在麥當勞打發三餐。(A聯社)
蕭瑪麗幾乎都在麥當勞打發三餐。(A聯社)

「麥難民」現象歸因於2007年起節節高升的香港房價。不僅是香港,鄰近的日本與中國也都有遊民夜宿24小時營業店家的社會現象。然而,香港的高房價、人口老化、工資遲遲不漲等社會因素,使得麥難民現象在香港特別嚴重。據香港政府統計,受追蹤的遊民人數今年達到806人,是2007年的兩倍之多,但社福團體表示,實際數目應該遠高於政府統計人數。

在底層的生活

除了蕭瑪麗,西方媒體也報導了其他麥難民的人生故事。BBC深入報導這些半夜入駐麥當勞的寂寞身影,而每一位麥難民背後都有一個人生故事,但不是每位麥難民都如蕭瑪麗幸運,有的也仍在尋找家人。

阿陳:「我無臉面對親戚。」

據BBC報導,「阿陳」是香港九龍一家24小時營業麥當勞的常客,他曾擔任過警察,在附近租屋,但他非常喜歡夜半來這,和其他無家可歸的人聊天。阿陳說,「這是我熟悉的地方,大部分都是熟面孔。他們都是流浪漢,有些人是最近才出現的。」

阿陳在1970年代讀過大學,畢業後當上警察。1996年他決定離職,去中國投資、做生意。接下來的7年裡,阿陳除了投入自己的積蓄外,也說服親戚一起投資。沒想到,阿陳的中國籍合夥人在2003年捲款潛逃,他打了3年官司希望能拿回失去的錢財,卻無疾而終。2006年,身無分文的阿陳回到香港,他的身心都被這幾年的經歷折磨得十分疲憊。

面對眼前得一切,有時候,我覺得非常困難,糟糕的記憶會影響我。」阿陳表示,他不太常與親戚見面,「(因為)我無臉見他們,他們曾經信任我,但我令他們失望,我不能說自己完全沒有責任。」

目前,阿陳靠著打零工、領取救濟食物和捐贈的衣物度日。

何大衛:「我不懶惰。」

66歲的何大衛(音譯)曾任警衛,直到去年中風,因而失去了工作能力。他原本月薪約1萬港幣(約合新台幣4萬2000元),現在則每月領取3870港元(約合新台幣1萬6000元)的政府救濟金。他現在必須定時到公共醫院領取多種藥物已控制病情。

「你可能覺得我很懶惰,但這不是真的。事實上,我很想要工作,但我這個年齡的人是找不到工作,所以我必須領取救濟金。」何大衛表示。

何大衛雖是香港人,但在中國深圳租房,因為他無力負擔香港的高房價。但骨子裡,何大衛很懷念香港,所以他每周都要坐火車來香港一次,每次都會夜宿在這家麥當勞裡幾天。

就這樣,陸續有人進入這家麥當勞,夜班的員工並沒有多加詢問或打擾麥難民們的作息。香港的麥當勞曾發表聲明,「(麥當勞)歡迎社會上任何人在任何時間到達他們的餐廳」並同時為老婦猝死店內的事情深表遺憾。他們強調,未來將「更留意過夜的顧客,確保所有顧客得到良好的服務。」

夜更深了,2樓的燈光被調暗了一些,黃色的M字母依然照亮香港街頭,指引徘迴街頭的迷茫人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