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們回家了」 香港「麥難民」幸運踏上返鄉歸途

2015-11-23 08:10

? 人氣

過去5年,蕭瑪麗已將麥當勞當自己的家。(美聯社)

過去5年,蕭瑪麗已將麥當勞當自己的家。(美聯社)

21日的香港機場,旅客來去匆匆,60歲的蕭瑪麗(Mary Seow)和兒子吳愛德華(Edward Goh)兩人準備登機一同返回新加坡。暌違5年,曾流落街頭的香港「麥難民」(McRefugee)蕭瑪麗感嘆,這趟返家之旅「就像是一場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蕭瑪麗的返家之路

5年前,居住在新加坡的蕭瑪麗在教堂中認識了來自中國的朋友,他們說服蕭瑪麗把新加坡的房產賣掉,跟著他們到中國投資。信以為真的蕭瑪麗賣了房子,懷著致富的美夢一路到了中國後,她才恍然大悟,發現這是一場精心策畫的騙局。家財散盡的蕭瑪麗無臉回家面對親朋好友,她盤算著在中國打零工,試著彌補自己的損失,甚至當起了掃街工人。

爾後,她輾轉來到香港,靠著僅存的些微積蓄和微薄的工資生活。蕭瑪麗甚至當起了往來香港與中國的「水貨客」,她帶著尿布、嬰兒配方奶粉、巧克力和品牌辨識度高的商品往返中港邊境,把貨品賣給中國水貨業者、賺取代購費用。但她還沒準備好回新加坡面對親友。

蕭瑪麗在香港麥當勞裡用餐。(美聯社)
蕭瑪麗在香港麥當勞裡用餐。(美聯社)

另一方面,由於蕭瑪麗與家人失聯長達5年之久,家人們向新加坡政府通報蕭瑪麗為失蹤人口。直到今年11月,美聯社(AP)與英國廣播電台(BBC)大肆報導香港的「麥難民」現象,美聯社恰巧引述了蕭瑪麗的故事。這段訪談引起蕭家人和新加坡政府的關注,經過多方努力後,蕭瑪麗今年28歲的獨子吳愛德華飛往香港,準備把失去音訊5年的母親接回新加坡。

這應是一場動人心弦的重逢,但兩人的感觸卻是五味雜陳。自20年前丈夫去世後,蕭瑪麗一人努力拉拔兒子長大,因此能與最親愛的家人重逢固然可喜。但她也鑄下大錯、賣掉祖傳的房子,還被騙光了錢。蕭瑪麗說,「我很開心,但也很愧疚。」

面對失聯5年的母親,吳愛德華的情緒也十分複雜,但他對媒體表示將來母子不會因此心生嫌隙,「我們不會再提起過去的事」,吳愛德華說,「我只想著帶她回家。」

蕭瑪麗手中著護照,開心的說準備回家。(美聯社)
蕭瑪麗手中拿著護照,開心的說準備回家。(美聯社)

貧富差距的產物-麥難民

夜生活絢麗的香港擁有120間24小時營業的麥當勞。白天,各色各樣的人們到麥當勞享用速食,包括帶著小孩的家長們、尋地方休息的購物者們、出來覓食的居民和苦啃書本的學生,他們共享這個明亮的空間。直到夜幕低垂,周邊的店家一間間都熄了燈,麥當勞的黃色M字母招牌仍亮晃晃的佇立街頭,宛若昏暗街頭的一座燈塔。

於是,另一群沉默的顧客進了門,他們選定角落的空位,在永晝的日光燈下蜷曲著身體、圖一場逃離現實的美夢。媒體稱他們為「麥難民」:麥當勞裡的難民。

今年10月,香港麥當勞的服務生在早上8點半發現一名婦人半夜猝死在店內的新聞,引起了西方媒體的關注。

「麥難民」現象指的是無力負擔高額房租的勞工階級,因為麥當勞擁有乾淨、明亮、免費的空間,所以選擇夜宿麥當勞的現象。這無疑是香港M型社會的縮影,高房價導致勞工階級無力買房,只能流落街頭。

蕭瑪麗幾乎都在麥當勞打發三餐。(A聯社)
蕭瑪麗幾乎都在麥當勞打發三餐。(A聯社)

「麥難民」現象歸因於2007年起節節高升的香港房價。不僅是香港,鄰近的日本與中國也都有遊民夜宿24小時營業店家的社會現象。然而,香港的高房價、人口老化、工資遲遲不漲等社會因素,使得麥難民現象在香港特別嚴重。據香港政府統計,受追蹤的遊民人數今年達到806人,是2007年的兩倍之多,但社福團體表示,實際數目應該遠高於政府統計人數。

在底層的生活

除了蕭瑪麗,西方媒體也報導了其他麥難民的人生故事。BBC深入報導這些半夜入駐麥當勞的寂寞身影,而每一位麥難民背後都有一個人生故事,但不是每位麥難民都如蕭瑪麗幸運,有的也仍在尋找家人。

阿陳:「我無臉面對親戚。」

據BBC報導,「阿陳」是香港九龍一家24小時營業麥當勞的常客,他曾擔任過警察,在附近租屋,但他非常喜歡夜半來這,和其他無家可歸的人聊天。阿陳說,「這是我熟悉的地方,大部分都是熟面孔。他們都是流浪漢,有些人是最近才出現的。」

阿陳在1970年代讀過大學,畢業後當上警察。1996年他決定離職,去中國投資、做生意。接下來的7年裡,阿陳除了投入自己的積蓄外,也說服親戚一起投資。沒想到,阿陳的中國籍合夥人在2003年捲款潛逃,他打了3年官司希望能拿回失去的錢財,卻無疾而終。2006年,身無分文的阿陳回到香港,他的身心都被這幾年的經歷折磨得十分疲憊。

面對眼前得一切,有時候,我覺得非常困難,糟糕的記憶會影響我。」阿陳表示,他不太常與親戚見面,「(因為)我無臉見他們,他們曾經信任我,但我令他們失望,我不能說自己完全沒有責任。」

目前,阿陳靠著打零工、領取救濟食物和捐贈的衣物度日。

何大衛:「我不懶惰。」

66歲的何大衛(音譯)曾任警衛,直到去年中風,因而失去了工作能力。他原本月薪約1萬港幣(約合新台幣4萬2000元),現在則每月領取3870港元(約合新台幣1萬6000元)的政府救濟金。他現在必須定時到公共醫院領取多種藥物已控制病情。

「你可能覺得我很懶惰,但這不是真的。事實上,我很想要工作,但我這個年齡的人是找不到工作,所以我必須領取救濟金。」何大衛表示。

何大衛雖是香港人,但在中國深圳租房,因為他無力負擔香港的高房價。但骨子裡,何大衛很懷念香港,所以他每周都要坐火車來香港一次,每次都會夜宿在這家麥當勞裡幾天。

就這樣,陸續有人進入這家麥當勞,夜班的員工並沒有多加詢問或打擾麥難民們的作息。香港的麥當勞曾發表聲明,「(麥當勞)歡迎社會上任何人在任何時間到達他們的餐廳」並同時為老婦猝死店內的事情深表遺憾。他們強調,未來將「更留意過夜的顧客,確保所有顧客得到良好的服務。」

夜更深了,2樓的燈光被調暗了一些,黃色的M字母依然照亮香港街頭,指引徘迴街頭的迷茫人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