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專輯《隱秘之戰》:西方如何跟上中國間諜的腳步

2024-05-17 09:45

? 人氣

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後,人民大會堂外的燈柱上裝設了許多監視器。(美聯社)

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後,人民大會堂外的燈柱上裝設了許多監視器。(美聯社)

多年以來,西方間諜機構一直在談論將關注焦點轉向中國的必要性。本周,英國政府通訊總部(GCHQ)負責人將此描述為「劃時代的挑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發生在西方國家以中國間諜及駭客罪名實施一系列逮捕之際。在三人被指控協助香港情報機關後,中國駐英大使本周一遭到英國外交部傳喚。

監視攝像頭和習近平照片
BBC

中國和西方世界的權力及影響力之爭往往是隱秘的,但現在已經噴湧而出,走向公開。

西方世界,主要是美國及其盟友,想要回擊。但高級官員們現在擔心,西方國家並沒有足夠認真地考慮來自中國的挑戰,它們在情報領域已經落後。這導致西方在北京的間諜陰影下顯得非常脆弱,同時雙方都面臨潛在的、災難性的誤判風險。

讓西方官員擔憂的是,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對於北京將塑造新的國際秩序信心堅定。「它(中國)渴望最終取代美國成為最強大的力量。」英國軍情六處處長里查德·摩爾(Richard Moore)在一次難得的採訪中告訴我。這次採訪在他的辦公室進行,目的是製作BBC最新的專輯《隱秘之戰:中國和西方》。

儘管多年來一直在發出警告,但直到最近將注意力聚焦到中國的種種行動之前,西方情報機構一直在這一領域步履蹣跚。

2006年從英國軍情六處二號人物位置上退休的尼格爾·因克斯特(Nigel Inkster)說,中國崛起成為一個世界強國「發生在還有許多其他當務之急的時候」。

當北京在21世紀初踏上世界舞台之時,西方的政策制訂者和安全官員的頭腦被所謂的反恐戰爭,以及軍事干預阿富汗伊拉克等事件所佔據。情報部門的關注焦點也是如此。

近年來,在美國和歐洲官員們的眼中,重新活躍起來的俄羅斯、以色列在加沙的戰爭是更加緊迫的挑戰性議題。

與此同時,來自政府和商界的壓力告訴人們,應該全力以赴進入巨大的中國市場,而不是和來自中國的安全威脅對抗。

政治領袖時常要求情報官員不要點中國的名,商界也不願承認他們的商業機密遭到針對。

尼格爾·因克斯特說,「鐘擺顯然偏向了考慮經濟和商業利益的方向。」

他說,中國的工業間諜活動早在21世紀初期就已經開始,但西方公司對此保持沉默。「它們不想報告此事,因為怕會威脅到自己在中國市場的地位。」

另一重要挑戰是,中國的間諜活動和西方有所不同,他們的活動更難以被發現和正視。

一位前西方間諜說,他似乎曾經告訴一位中國同行,中國搞的是「一種錯誤」的諜戰。他的意思是,西方國家傾向於收集情報,以幫助自己了解對手。但中國間諜的優先目的並非如此。

維護共產黨的地位是中心任務。「讓政權穩固是他們的頭號目標。」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反間諜官員羅曼·羅扎夫斯基(Roman Rozhavsky)解釋說。

這就要求保持經濟成長。因此,中國間諜將獲取西方技術作為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目標。西方間諜透露,中國同行會將收集到的信息和中國國有企業分享,而西方情報機構不會與自己的國內公司分享這種信息。

「特殊待遇」

「我們的機構成立74年來,現在比以前任何時候都忙,」 澳大利亞安全情報組織(Australian Security Intelligence Organisation,ASIO)的局長邁克·伯吉斯(Mike Burgess)對我說。

「當涉及那種直接的間諜行為時,我很少點名國家,我們會對他們採取行動。」伯吉斯說,「但商業間諜就有所不同了,這就是中國獲得的特殊待遇。」

他承認西方盟國對這種威脅的理解很慢。「我認為這種情況已持續了很長時間,我們集體迷失。」

他說這話是在去年10月,我們一起在美國加州。當時「五眼聯盟」國家的最高安全官員集體參加首次公開會議。該聯盟由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以及紐西蘭組成。

In an unusual move, the security chiefs of the "Five Eyes" appeared together in October 2023 to warn about China obtaining commercial secrets
「五眼聯盟」的情報機構負責人2023年10月警告了中國獲取商業秘密的間諜行為。

這次史無前例的會議明顯是故意想要提高警告的音量,對象正是中國,因為他們擔心很多公司和機構還沒有聽進去。會議地點矽谷也是精心挑選的,因為這裏是中國盜取技術的焦點所在,其手段包括網路間諜和招募內部人士等。

中國投入的資源無與倫比。一位西方情報官員估計中國在情報和安全工作上投入了大約60萬人,超過世界上任何其它國家。

西方安全機構很難調查每起案件。英國軍情五處透露,僅在英國,就有超過2萬人被中國間諜通過LinkedIn這樣的平台來套近乎,以建立關係。

「他們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實際上在和來自另一個國家的間諜打交道。但最終他們發現自己傳遞的信息毀掉了所在的公司的未來。」在那次加州會議上,英國軍情五處的處長肯·麥卡雷姆 (Ken McCallum)告訴我。

肯·麥卡雷姆說,這些「宏大」計劃的背後蘊藏著國家安全動機,還和經濟上的後果相連。

中國龐大的間諜機器在國內進行監視,同時也在海外限制各種批評自己的行為。

近期有報道指中國間諜已經盯上了西方政治,英國、比利時以及德國已經逮捕了一些人,加拿大在對此進行調查。

還有報道指中國在歐洲和美國設立「海外警察局」。西方安全官員們說,在追蹤身在西方國家的異見人士時,中國情報機構的安全官員往往遠程操作,而不是動用身在當地的間諜。他們會僱用私家偵探或者通過電話進行威脅。

Two men were arrested in April 2023, accused of helping establish a secret police station in New York
2023年4月,兩人因被指在紐約建立中國秘密警察站而被捕。

事實上,第一起瞄準英國政府系統、發生在21世紀初期的網路攻擊事件,就是來自中國而不是俄羅斯,其目的就是搜集藏族和維族海外異議人士的資料。

澳大利亞對政治干預的擔心比其它國家更甚。澳大利亞安全情報組織說,已經從2016年開始偵察類似資助候選人這樣的行為。「他們在推進自己的議程,當然他們有權這樣做。我們只是不想讓他們搞地下操作。」邁克·伯吉斯告訴BBC。為了反制,澳洲在2018年通過了一系列法律。

2022年1月,英國安全部門發出非同尋常的警報,軍情五處(MI5)公開點名李貞駒(Christine Lee),指這名工作地在英國的律師參與了為中國政府而進行的「政治干預活動」,向一些英國政黨捐款以推進北京的議程。李貞駒目前針對這些說法正在起訴軍情五處。2023年,英國通過了一部新的國安法案,授權調查外國的干預及其它行為。有批評稱這已經晚了。

西方國家當然在監視中國,就像中國在監視西方一樣。但對CIA以及MI6這樣的西方機構來說,搜集中國情報特別困難。有了面部識別以及電子追蹤等技術後,中國在國內普遍使用的監視手段讓傳統的情報收集手段,比如與特工面對面接頭,變得幾乎不再可能。

中國在十年前清理了龐大的美國中情局網路。對於英國政府通訊總部(GCHQ)和美國國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NSA)這樣靠通訊攔截和搜集電子情報的機構來說,找到中國的情報在技術上也很難,因為它使用的是完全不同於西方的技術。

一位西方官員承認:「我們真不知道(中國的)政治局是怎麼想的。」

這種認知鴻溝可能導致誤解,引發嚴重危機。在冷戰年代,有一些時期西方難以了解莫斯科的不安全感,其結果是差點爆發一場雙方都不希望發生的災難性戰爭。

今天也存在同樣的誤判危險,尤其是在台灣問題上。在南海,緊張局勢也在升溫,而且可能導致衝突。

英國軍情六處處長里查德·摩爾(Richard Moore)告訴我,「我們身處非常危險和充滿對抗的世界,我們總是應該對衝突感到擔憂並設法避免。」

「特別是當你擁有了權力,但你並沒有像應該做到的那樣去了解彼此時,這就是我需要做的工作。」

他表示,軍情六處的角色就是提供情報,供評估潛在危險所需。「概念上的誤解總是危險的。有一個開放的溝通渠道、對競爭對手的意圖有深入的了解總是更好。」

這也意味著保持開放的溝通渠道是首要工作。軍情六處在反恐方面和中國同行建立了聯繫。中美兩國軍方的聯繫恢復,也是一件受歡迎的事。

然而,儘管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外交軍事溝通最近幾個月已為矛盾降溫,從長期來看,警報仍在持續。

間諜行為的披露,一方面會助長民眾的互不信任和憂慮,一方面也限制了危機中的迴旋餘地。彼此了解並且找到共存之道,才能避免墮入致命的衝突。

BBC新系列專輯隱秘之戰:中國與西方》已從英國時間5月13日13:45在BBC Radio 4播出。在BBC Sounds同樣也能收聽。

責任編輯/李忠謙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