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遠洋觀點:光明與黑暗—撕除排燈節傳統成為印度缺乏環保意識的污名化標籤

2024-01-16 07:10

? 人氣

整治恆河一直以來都是印度政府最為西方所詬病,也不斷拿泰唔士河、萊茵河來比較的問題。在西方視角的文學作品讀法中,如新聞工作者麥恆文(Victor Mallet)更形塑出印度神話、史詩中對於以肉身接觸恆河之水,其水質而卻永恆不變的詮釋,嫁接到社會現實中印度人的環境意識──人們有親近神聖恆河的需要,而無論我們怎麼使用她,都不會對她造成影響──而現在,國際焦點恐怕已轉移到排燈節上,使其成為缺乏環境意識的代罪羔羊。已經有國際媒體指出,官方推動環保煙火的成效不彰。目前,一座印度教主神寺廟正如火如荼地在1992年因一場暴動而遭受破壞,具有數百年歷史的巴布裏清真寺(Babri mosque)原址上重建,印度政府也預計在一月落成。在西方國家的眼光和印度政府急於符合國際預期而推動的政策兩相夾擊下,最後犧牲的恐怕還是虔誠的民眾。筆者盼西方國家勿利用大國的傳統文化當作自身發展優越論述的工具,傳統文化帶來的是家人親友每逢節慶的相聚時刻,也是政府宣傳政策理念的最佳時機。當我們抬頭欣賞天空中綻放的煙火,關心空氣污染的同時,也要守護在土地上代代相傳的神話故事,不要讓文學作品、傳統文化成為缺乏環保意識的標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作者為台灣印度研究協會研究員、清華大學英語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