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國民健康與醫藥發展和健保財政赤字之關聯

2023-11-28 05:40

? 人氣

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109年個人醫療照護服務總支出為9,094 億元,較104年增加1,599億元,更較99年增加2,869億元。(示意圖/pixabay)

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109年個人醫療照護服務總支出為9,094 億元,較104年增加1,599億元,更較99年增加2,869億元。(示意圖/pixabay)

社會快速更迭所追求的是國家永續發展前景,一個有前景、願景的國家必然是依靠有條不紊的國家制度,再加上千萬國民辛勤工作所創造的經濟實力,如此才能一舉支撐起國家之發展。然而大家是否有意識到,當我們在辛勤打拼的同時,自身的健康是否早已悄然拉起了警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大家試想一下,若一個國家有半數人口都處於肥胖狀態,或者各式慢性病纏身,請問這個國家還能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嗎?疾病治療勢必也會對應到健保財政的支出,因此每年光在健保財政支出上的壓力可謂非同小可。

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109年個人醫療照護服務總支出為9,094 億元,較104年增加1,599億元,更較99年增加2,869億元。如此驚人之成長相當值得我們省思,其影響的不再只是健保財政壓力倍增,背後更直指支出遽增之餘國人健康狀態卻未有改善,這已然非正常現象。舉例來說:最新的癌症時鐘相較於去年驚人的快轉11秒,另外根據國健署110年健康促進統計年報顯示,國內18歲以上民眾過重、肥胖率高達50.3%,這樣的數據更讓世界肥胖聯盟表示,10年後台灣BMI大於30的人口將突破10%;而肥胖又是眾多慢性病的根源,尤其與糖尿病之關聯性相當密切,又剛好糖尿病及腎臟病更是長年健保財政支出之冠。國內健保財政支出之冠-腎臟病治療及洗腎就花費513億元,其次為糖尿病291億元,光此兩項疾病就給予健保極大的壓力,若再加上其他疾病其支出更是相當可觀。

不知大家有無意識,健保支出逐年攀升,而台灣生技醫藥領域也是相對發達之國家,但為何國人的健康程度是每況愈下? 這豈不是件相當有違情理之事?說實在,「病從口入」這句話此時詮釋得相當正確。

我國投注相當多資源於生技醫藥領域之發展,著實也取得許多斐然成就。但在這些科學發展的背後,人民最基本的「食育問題」似乎並沒有受到相對應之重視,甚至已有許多研究顯示眾多疾病都導因於飲食或是營養上的偏差;生技醫藥領域之發展固然重要,但最基本「食」之問題,似乎也需受重視!

大家可能不熟悉,其實早在40年前就已擬定與飲食相當密切的草案-國民營養法(後更名為國民營養及健康飲食促進法),殊不知這件為人民爭取健康的法案竟直接塵封且再無後續動作。直到民國105年,才由幾位營養專業人士發起聯署要盡速重新審定此法案。然而其進度推演相當不順遂,一直到前年此法案才完成部分意見研析及條文研擬對案等流程;而行政院版本的草案更是卡關很長一段時日,最終於112/11/9日通過《營養及健康飲食促進法》草案,將送立法院審議,然後續之安排仍不見確切期程擬定,因此也合理推敲又會持續延宕而不見天日。

綜觀國際趨勢,不難發現各國皆有立定相關法條,如日本早於1947年就已制定營養改善法、韓國則於1990年制定國民健康增進法。立法之意義乃在於要有法源依據來保障每年的營養狀況監測、國民營養環境改善、健康飲食教育等措施能夠確實執行,來建立民眾健康飲食、均衡攝取之觀念與習慣,以降低因飲食營養不當所造成的非傳染性疾病,達到降低死亡率與減輕國家財政負擔等效益。

以衛福部公告的國人十大死因為例,名列榜上的癌症、高血壓性疾病、糖尿病、腎臟病等疾病皆與飲食型態有密不可分之關聯性。此外根據全國營養調查的結果可知,國人攝取油脂、精製糖、鹽分的比例日益提升,於此同時也有相當多科學文獻證明高油、高糖、高鹽食物是造成許多慢性病的最大推手。然而早已有許多研究指出,藉由適當且正確的飲食控制即能明顯降低這些疾病惡化及嚴重性,甚至達到預防的效果;除了能有更好的生活品質外,也能節省許多經費支出,更加運用於其他領域之上,何樂而不為?

生技醫藥領域實為我國之強項,像是在癌症、臨床醫學甚至是醫材開發等,都值得我們繼續深耕;尤其資訊化的世代許多科學資訊都是相互流通,每當有新研究結果問世,對全世界的影響不容小覷,更能因此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國家於生技醫藥發展階段應要結合各學術單位及中央研究機構,並整合各領域相關專才,甚至能鎖定特定領域進行鑽研;再加上經費挹注不間斷的來支持這些領域之成長,並改善第一線研究者的薪資水準及福利,使其無後顧之憂才能潛心做研究。

最後,所有的發展及公共政策還需回饋於民,高深的生技醫藥領域對多數人民而言實乃高深莫測之理論,我們應還是要能好好深思並掌握最基本甚至每日都會接觸到的,那就是飲食的影響。藥物不會每天吃,但食物每日至少三餐起跳;從根源下去做修正,除了相關法源應盡速通過外,許多食育和營養教育的觀念更應要從小養成,皆需仰賴各部會司署規畫及配合。習慣是會潛移默化最終成自然的,縱使這項「投資」短期內難以見效,但以長期來看其獲益必然是相當可觀,且影響將會相當深遠。

*作者為臺北醫學大學營養碩士、高考營養師及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