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全面減招避0分上公立高中,扛一時難扛一世

2023-11-24 07:20

? 人氣

因應少子化,北市高中職明年全面減招,北一女還要多減一班。(呂紹煒攝)

因應少子化,北市高中職明年全面減招,北一女還要多減一班。(呂紹煒攝)

日前台北市教育局拍板明年度台北市高中職全面減招,其中最讓外界矚目的是明星學校北一女、成功高中都減招1班、建中減招23名,號稱「避免未來0分就能上公立高中」,也延緩了後段班學校退場壓力,但這種方式只能扛一時不能扛一世,終究是要有學校退場,台灣少子化的陰影與影響確實是鋪天蓋地的來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次的減招是涵蓋北市68所公私立高中職都,每班人數均減少1人,公立學校由現行35人降為34人、私立學校48人降為47人,光是公立高中職就減招逾600個名額,加上私立學校則減招名額超過800人。

外界較注意前幾志願的明星學校,北一女中、成功高中除了配合政策每班減1人外,還申請再減1班,等於北一女與成功各自減招55人左右;建中將減招23人、中山女中減招20人、松山高中減招19人、景美女中減招17人,內湖高中也申請多減班1班,因此減招人53人。

台北市高中職的全面減招原因當然又是因應少子化,學生越來越少,不減招也不行。戰役嬰兒潮時代,每年新生兒人數在40萬人左右,但在1982年出現40.1萬的新生兒人數之後,從此「告別4字頭」,再也未出現40萬的數字。

接著是直線滑落,其又急又快的速度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1986年就出現30.6萬的數字,在30多萬新生兒人數的起起伏伏中,1998年就下到30萬以下,2008年更跌到19.6萬人、2009年再下探到16.6萬人。明年高中入學生大致上就是出生在這個新生兒數跌破20萬人的年代。

北市以「全面減招、每班減1人」的方式因應,先不論對錯,但的確是「聰明」的方式,頗有「化整為零」的味道。少子化時代意味著每年的學生人數減少,如果以這次北市高中職減招超過800人而言,假設整體報考學生人數就是減少800人,如果前段班、明星學校都不減招,那減少的名額必然全部壓在後段班的學校,這些學校越來越難招到足額學生,墊後的學校恐怕連學生都招不到。

但北市的「全面減招、每班減1人」,等於是把少子化的負面效應分散到所有的學校身上,避免後段班學校、主要是私校的直接崩潰退場,因為學校退場的失業教職員、在校生的安置等都是問題,此政策也確實是有私校在反應;有高中校長就形容,政策不作因應,未來可能「0分就能上公立高中」,因為私校全退場了。

事實上,類似的作法早已作過,20多年來的少子化衝擊,北市明星高中早已開始減招減班的招生了,去年建中招生人數約800人,北一女是700人出頭;但過去特屆招生數都在千人之譜,在這次減招後,建中招生數掉到800以下、北一女招生數剩下600多。

只是這種「分散緩衝、齊頭平等」來因應少子化衝擊的作法,只能「救一時」不能救永世;雖然在2009年後新生兒數維持20萬上下,但從2015年之後,每年新生兒人數是「看回不回」的呈直線下降,2021年的15.3萬人已被視為空前低點,誰知「沒有最低、只有更低」,去年新生兒人數降到13.8萬人,今年可能更低」,相較之前的20萬又減少了3成。

這個數字應該很可以看出未來的世道,最後終究是有不少高中職必須退場,而且晚退不如早退、因為終究難有活路;從「去蕪存菁」的競爭角度看,即使是教育產業,也該有淘汰機制。教育局現在的全面減招作法,對錯實在難說,更何況這個作法,扛得了一時、扛不了一世。

相比之下,高教就較乾脆,不搞全面減招的齊頭平等,公私立學校直接競爭,招不到足額的學生、看看未來也無展望的學校就認命退場,近幾年每年都有幾家大專院校停招、退場,壓力下每年也看得到有大專院校合併案例出現。北市用全面減招減緩對私校的影響,終究是治標不治本,「那一天」還是要來的。

把目光從台北市移到其它地方看,雖然會有部份縣市地方不必減招─如新北教育局就說「暫無減招計畫」,但從全國新生兒人數的滑落看,終究是有不少地方的高中職會被迫減招、減班甚至退場。新北有底氣說「暫無減招計畫」,原因是人口處於增加狀態。但那些人口外流且再無回流希望的縣市,想想那個「少了3成」新生兒時代的來臨,終究是要有高中職退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