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潮流下推廣奢侈品:《乾隆的百寶箱》選摘(2)

2023-11-16 05:10

? 人氣

筆者曾於2020 年出版《滿大人的荷包》一書,探討晉商在恰克圖販售茶葉的情況,利用了蒙古共和國國家檔案局《恰克圖商民買賣貨物清冊》,該檔案還包括商民從俄羅斯進口的毛皮、西洋紡織品銷遍中國各城市。過去學者以為英國進口的紡織品在中國銷路不佳,所以認定中國人不愛洋貨,若看到數量眾多的俄羅斯商品在中國行銷應該會改觀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其次,探討金屬的進口,主要是銅、錫、鉛。《水窗春囈》提到:與河廳「同時奢靡者,為廣東之洋商,漢口、揚州之鹽商,蘇州之銅商,江蘇之州縣,其揮霍大半與河廳相上下。」劉序楓統計自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朝開放海禁後,日本銅輸出至中國的數量急遽增加。康熙二十三年至三十四年(1684-1695)間,每年均有300-400 萬斤;康熙三十五年至四十九年(1696-1710)間,每年均有400-700 萬斤。康熙五十四年(1715)以後因日本銅產減少,至乾隆年(1742)日本將輸出銅數限制在150 萬斤;乾隆三十年(1765)為130 萬斤;乾隆五十六年(1791)降為100 萬斤。﹝日﹞永積洋子所編《唐船輸出入品數量一覽,1637-1833 年》記載1637-1833 年間,中國船到日本購買的洋銅數量。

中國歷史上任土作貢的傳統下,清朝貢錫、鉛數量相當多。何新華在《清代貢物制度研究》提到貢錫的省分有江蘇、安徽、福建、山西、廣東等,以廣東貢錫數量最多。實際上,從英國東印度公司(The 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以及荷蘭東印度公司(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確可看到錫、鉛進口到廣州。英國、荷蘭船隻運送的錫原來是壓船艙用的,後來發現中國人祭祀焚燒錫箔冥紙用量多,荷蘭東印度公司輸出中國的錫大為增加,十八世紀中葉後較十七世紀錫的輸出量增加15 倍。錫和鉛的合金稱為六錫,清宮大量使用於宮殿建築防水、旅行輕便器皿、茶罐防潮等,用途相當多元。

*作者賴惠敏,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任臺灣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本文選自作者著作《乾隆的百寶箱:清宮寶藏與京城時尚》(八旗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