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移民議題火熱 多元?排外?英國社會面臨考驗

2015-05-07 09:14

? 人氣

支持移民的廣告:我是腦外科醫師,我救過2000人的性命。
支持移民的廣告:我是腦外科醫師,我救過2000人的性命。

因經濟成長與特定專業人士的需求,英國的勞工市場對高技術、低技術移民來說都有一定的吸引力。而英國過去數十年間擴大的收入差距,也吸引高技術移民前來尋求更高的薪資。研究顯示,語言(英文作為廣泛的第一外語選擇)、文化與歷史連結(如前大英國協國民)與高等教育的聲望,都是影響移民選擇英國作為目的地的原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多元文化與本地特色的矛盾

《紐約時報》攝影記者奧爾森(Erik Olsen)探訪目前英國東歐移民比例最高的波士頓(Boston),記錄東歐移民與本地居民的意見。移民多為追求更好的工作與生活品質,離鄉背井來到此處。有些本地居民認為移民帶來多元文化,但也有部分本地人認為東歐移民過於勤奮、搶走在地人的工作機會,並改變了這個英格蘭市鎮原本的模樣。

移民少用社會福利「並非英國負擔」

移民維權組織「移民權力網絡」(MRN)主任弗林(Don Flynn)認為,移民辯論中主要的問題是「他們是不是英國的經濟負擔?」亦即移民接受的福利是否比他們所繳的稅更多?弗林直接回答:「答案很明顯,他們並不是。」

據倫敦大學學院(UCL)2014年研究顯示,歐洲移民在2011年的過去10年間,為英國的公共開支貢獻了超過200億英鎊,他們帶來的技術也為英國節省近70億英鎊的教育成本。另一份調查也顯示,外來移民倚賴政府福利的比例其實比本地人低。2000年以來,移民接受福利及補貼的比例比英國人低了43%,住在社會住宅的比例也低了7%。

「移民觀察站」(Migration Observatory)資深研究員瓦格斯-席爾瓦(Carlos Vargas-Silva)解釋,移民通常比較年輕,為了尋找工作機會而來。因此他們通常會進入勞力市場,為國家貢獻稅金,但花用較少的福利,為經濟帶來正面效益。

移民帶來的本國文化,讓英國社會更加多采多姿。
移民帶來的本國文化,讓英國社會更加多采多姿。

在英國「全國華人健康中心」(Chinese National Healthy Living Centre)推動華人社區服務30餘年的陳玉萍則指出,亞洲人基於文化習慣或語言困難,較不喜歡與政府打交道,也因此不了解如何申請及使用社會福利。而成立於1987年的華人健康中心,主要訴求便是協助醫病溝通、推動華人社群使用健康服務。

難以否認的人口壓力

在結構層面,大量移民確實為社會服務帶來更大壓力,尤其是原已供不應求的國家健保服務(NHS)。低技術移民也可能擠壓本地低技術勞工的工作機會,拉低薪資水平。

但陳玉萍觀察指出,許多工時長、低技術的職缺本來就多由印度及中東人擔任,「英國人自己不願意做,但又批評別人來搶。」擁有經濟學背景的她表示,全球勞動人口的跨國移動原本就是正常的事,如菲律賓人到台灣從事勞力密集工作,印尼人前往馬來西亞工作,「我想(東歐人來英國工作)這也是正常的。」

英國社會的移民越來越多,呈現不一樣的風景。
英國社會的移民越來越多,呈現不一樣的風景。

移民團體推動反排外宣傳

4月以來,「反排外運動」(Movement Against Xenophobia,MAX)發動一連串支持移民的海報宣傳活動,強調移民對英國經濟及文化帶來的正面影響。這系列以「我是一名移民」為標題的海報中,描述了15位移民多年來的工作貢獻。

這波宣傳活動由群眾募資支持,募得金額超過4萬4000英鎊(約新台幣208萬元)。「移民福利聯合委員會」(JCWI)執行長拉赫曼(Habib Rahman)代表MAX發言表示,如此龐大的金額顯示了許多人已受夠社會對移民瀰漫的敵意與怪罪心態,而決定表態支持一個多元、包容的社會。

倫敦維多利亞地鐵站入口處的海報
倫敦維多利亞地鐵站入口處的支持移民權利海報

據「Ipsos MORI」4月統計,英國選民最關心的前3大議題依然是國家健保、移民與經濟。但對移民議題的關注明顯地從2012年以來有大幅長進。隨著英國是否脫歐的前景未明,移民議題也將持續發酵。

9張卡看懂2015年英國大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