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各懷鬼胎的「陸客來台」

2023-08-16 06:00

? 人氣

台灣觀光業者及藍營人士砲轟蔡英文政府以意識形態治國導致兩岸交惡,令旅遊業蒙受其害,有部份業界人士更揚言上街遊行抗議(屏東縣政府提供。)

台灣觀光業者及藍營人士砲轟蔡英文政府以意識形態治國導致兩岸交惡,令旅遊業蒙受其害,有部份業界人士更揚言上街遊行抗議(屏東縣政府提供。)

最近,「陸客來台」又成為熱門話題。原因是八月十日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公佈第三批恢復旅行團出境目的地共七十八個國家的名單中,台灣未被列入,台灣觀光業者及藍營人士砲轟蔡英文政府以意識形態治國導致兩岸交惡,令旅遊業蒙受其害,有部份業界人士更揚言上街遊行抗議。陸委會則回應,中國雖於五月十九日同意台灣旅客組團到中國旅遊,但卻未同步開放中國旅客組團來台,因此在對等雙向互惠原則下,禁團令將在兩岸協商後才會解除;陸委會再補充強調,台灣已鬆綁登陸自由行,至今仍未獲得對岸善意回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八月十一日,行政院釋放善意,宣佈優先恢復旅居中國以外地區的中國旅客來台觀光,即所謂「第三類大陸人士」,但部份觀光業者仍譏諷是「脫褲子放屁」,並表示這些人每年只約八到十萬,佔整體入境旅客0.8%左右,效益不大。

若要透徹分析「陸客來台」的重啓問題,需先了解它的結構。「陸客來台」簡單分三類:第一類為配額出境旅客,如旅行團團客;第二類為個人遊或持商務簽證旅客;第三類為旅居外國的中國旅客。三者中以團客人數最多,但由於旅行社低價競爭,團客消費能力下滑,且消費範圍受團隊控制和壟斷。第二類旅客以青壯年居多、消費力最強,更偶有高端客戶,其消費面能深入社會各階層,令一般民眾受惠。第三類旅客亦即當年陸客全面開放前的第三地來台旅客,他們量少但具經濟實力,或早已到訪過台灣。

「陸客來台」政策,各方都有自身的利益盤算

對中國政府言,這是經濟包裝的政治統戰任務,假若這是純粹的惠民德政,那應當無條件及不變地實行。可是,自二○○八年開放陸客來台伊始,只要遭遇兩岸政治事件,如中國召開人民代表大會、頒布旅遊法或台灣舉行地方、總統選舉和施行具爭議性政策等,來台陸客人數都會突然緊縮遞減。這手法不單運用在台灣,二○一七年三月,北京以南韓部署薩德反飛彈系統為由,亦暫停開放中國民眾前往南韓團體旅遊。所以,龐大的中國旅客消費力就如同貿易戰利器,以商逼政,企圖影響對方內需市場,煽動當地人民與政府紛爭矛盾,促使其向中國屈服或接受談判條件。例如這次未開放陸客來台的原因之一,有猜測指是中國報復之前蔡政府不批准中國七十幾位官員來台參加夏季旅展所導致,然而,台灣觀光業者及藍營人士便即群起譴責政府,還要遊行抗爭,這便陷入中共分化台灣內部的政治目的。另外,「陸客來台」始自當年胡綿濤對台懷柔政策,不過根據小笠原欣幸的分析,中國雖然曾採購台灣水果、養殖魚,加上陸客消費,但在台灣選舉時卻幾乎沒有發揮影響作用,例如屏東依舊是綠營穩定票倉,只有花蓮對觀光紅利略有吸引力,如此推斷,當宣示「台灣問題終究要解決,總不能這樣一代一代拖下去」的習近平繼任處理台灣問題時,「陸客來台」將是更強硬的政治籌碼。

基北北桃4縣市觀光旅遊首長於「2023台北夏季旅展」聯合行銷四縣市特色美食與亮點遊程。(圖/桃園市政府提供)
部分人士猜測中國不開放陸客來台,與先前蔡政府不批准中國七十幾位官員來台參加夏季旅展有關。(圖/桃園市政府提供)

重啓「陸客來台」對蔡政府及民進黨言,絕對是雙面刃。樂觀看,若中國再開放陸客來台,這間接承認台灣能在沒有「九二共識」前提下即可展開兩岸對話,蔡英文大獲全勝,加上開放初期的消費爆發力,能舒緩低迷的民生經濟及消弭民進黨執政即兩岸僵局的刻板形象。不過兩岸交流熱絡也有隱憂,既反映台灣對中國市場的依靠,也對比新南向政策的遜色,且有益於藍營和中親共的政治立場,而不利綠營「抗共保台」的選舉氛圍。因此蔡政府有開放壓力又擔心政治傷害,最折衷方法,先宣示對等互惠原則這國家尊嚴為前提,再開放「第三類大陸人士」來台觀光作善意回應,後繼的政治責任便在於中方。

重啟「陸客來台」是國民黨最佳紅利,肯定了國民黨在國共合作中的存在價值。就算重啟失敗,也能究責歸罪於民進黨,並可串連觀光及相關產業團體反對政府,有助總統選舉。例如多年前,我曾加入一個藍營的觀光聊天群組,內裡的業界人士時刻互傳未經證實的農場訊息,叫罵批評,十足反政府陣營,但最弔詭的,他們厭惡仇恨蔡政府,卻對政府發放之補助從不推辭,更嫌不足,當然也不會感恩。其中,依靠陸客團的華語導遊多是熱血的中堅份子。

20230502-國民黨立委游毓蘭(右起)、林思銘、李德維2日召開「開放陸客來台,拚經濟,蔡政府在等什麼?」記者會。(顏麟宇攝)
作者認為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對國民黨而言是最佳紅利,因為即便失敗也能將責任歸咎於民進黨。(資料照,顏麟宇攝)

重啟「陸客來台」對台灣觀光業者影響最大,自由行與團客的利基不同。可樂旅遊總經理李季柏接受專訪時表示陸客來台可以幫助第一線的服務業人員,例如計程車、買烤肉、看電影等,並直言「一條龍讓台灣賺不到錢是偏頗的看法,因為飯店、遊覽車、計程車均是台灣人開的,這有助於台灣基層的就業人口。」但從過去經營陸客的歷史,可樂、雄獅、東南、燦星、五福等最大型旅行社,中國旅客皆非主要業務,零星的自由行旅客只會找他們訂車輛、飯店或門票等鎖碎事宜,量體最大的來台中國旅行團卻從未涉及,因為他們不經營陸客團的賭團模式。陸客團一半以上都由外資台灣旅行社「一條龍」操作,所謂「一條龍」的生意精髓,首要壓低營運成本、例如收購本地飯店、遊覽車隊或成立旅遊購物商店;次要封閉式管理陸客的消費範圍,例如伴手禮鳳梨酥,被認證的名店如佳德、小潘、微熱山丘等陸客團一概不去,相反,團隊會選擇曾使用黑心油及竄改期限標籤的二流或名不經傳之餅店合作,全因彼此間的高額佣金協議。再者,「一條龍」體系的旅遊購物商店採取薩摩亞註冊的商業模式,降低營業稅被課收稅率。種種因素,便可解釋為何馬英九任內開放陸客來台,本應透過觀光經濟造福社會受萬民擁戴,但最終結果,馬總統的人民支持率卻跌至史上最低的9.2%,正是「小惠未遍,民弗從也」。

最後,根據上述多方面的評估權衡,重啟「陸客來台」矛盾重重,風險得失。在政治利益及選舉考量下,台灣觀光業界對開放陸客的訴求難以讓蔡政府披荊斬棘、解除禁令,因為無論政府盡多大努力,釋多少善意,島上觀光及相關行業者仍以廣大中國市場為前題,票投泛藍候選人,而且兩岸熱絡交流間接衝擊了民進黨反對統一,以台灣為本位價值和建黨精神。對中國言,習近平的強人統治更絕不容台灣有喘息、發展、壯大的機會與空間。因此,經營陸客生意就是與虎謀皮、釜底抽薪,高利益也高風險,相關行業早該有所覺悟與善後準備,投資有賺有賠,尤其在敵我之間的政治現實與金錢利益,魚與熊掌不能兼得。

*作者為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