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舉考中探花,為何比拿到狀元還開心?背後1項不成文規定,讓人求之不得

2023-07-27 12:41

? 人氣

科舉是古代中國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對中國社會和文化產生巨大影響,其中「狀元」為最高榮譽。(示意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科舉是古代中國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對中國社會和文化產生巨大影響,其中「狀元」為最高榮譽。(示意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科舉是一種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員的制度,源自中國,並傳播至漢字文化圈其他國家。它是古代中國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對中國社會和文化產生巨大影響,其中「狀元」為最高榮譽。不過,相較於狀元,當時許多有志之士更渴望第三名「探花」的名號,只因在殿試中,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唯有才能出眾又長得好看的人才能被評為探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科舉是一種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員的制度,源自中國,並傳播至漢字文化圈其他國家。科舉是古代中國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對中國社會和文化產生巨大影響,直接催生不論門第、以考試產生的「士大夫」階層。除中國科舉外,鄰近中國的亞洲國家如越南、朝鮮半島、琉球群島和日本列島也曾引入這種制度來選拔人才。科舉始於605年時的隋朝,由隋文帝楊堅首創,發展並定型於唐朝至武周,並更加完善(唐高宗創造「殿試」,由天子親自擔任考官,可使皇帝更加清楚有那些優秀人才;武則天加大了此制度的規模),一直延續到清末,在1905年才被慈禧太后廢除;在越南更遲至阮朝末年的1919年才廢除,整個科舉共持續1300多年。

此一制度讓平民當官的機會大增,甚至可以因此晉升貴族,亦扭轉了西周到隋朝以前「上者恆上,下者恆下」的不公平社會現象

古代科舉考中探花,為何比拿到狀元還開心?

不過,中國科舉史上還有一種有趣的現象,探花是古代科舉考試中,對於位列第三的進士稱謂,與第一名的狀元、第二名的榜眼合稱「三鼎甲」。根據中國媒體《搜狐網》報導指出,「探花」一詞早在唐朝科舉時代便已出現,不過,當時探花與考試排名無關,而是在公布皇榜的慶典上,從考中的進士當中挑選兩位長相英俊的人作為「探花使」,其主要工作就是在宴會開始之前,採摘最好看的鮮花以獻給狀元

直至宋朝,探花才被指定為科舉考試的第三名,但由於受到前朝習慣影響,皇帝評定探花之時,一定程度上還是會根據進士的容貌來選擇,通常相貌不錯的進士才能夠成為探花也正因如此,得了探花不僅代表著自身的能力得到認可,顏值方面也深受肯定;年輕有為且長相英俊瀟灑的探花,在朝中勢必很受歡迎,許多位高權重的臣子若想嫁女兒,探花就是最合適的人選

資料來源:《搜狐網》

責任編輯/林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