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將超越中國,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外交政策》:不太可能

2023-06-27 19:00

? 人氣

2016年10月16日,印度總理莫迪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金磚國家峰會上擦身而過(AP)

2016年10月16日,印度總理莫迪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金磚國家峰會上擦身而過(AP)

印度4月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過去2年,印度的經濟成長超過中國,上季GDP成長率是6.1%,中國則為4.5%。觀察家想知道印度是否將超越中國,成為下一個全球超級大國。美國期刊《外交政策》指出,4個事實讓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上星期在美國會見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印度是否將超越中國,成為下一個全球超級大國」的問題變得更重要。《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指出,從美國的角度來看,如果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真的能勝過中國,那是可喜可賀的事,中國在亞洲的競爭對手越強大,越有利於美國的權力平衡前景。

然而,《外交政策》表示,關於印度是否將超越中國,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人們應該停下來思考4個事實。首先,分析家過去對印度崛起的看法錯誤。1990年代,分析家宣稱印度年輕人口的成長將推動經濟自由化,創造「經濟奇蹟」。美國的印度分析家、知名記者扎卡里亞(Fareed Zakaria)最近在《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專欄文章指出,2006年,瑞士達沃斯(Davos)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in Davos)宣稱印度為「世界上成長最快的自由市場民主國家」,時任印度貿易部長表示,印度經濟很快就會超過中國。然而,扎卡里亞指出,儘管印度經濟確實成長,但這些預測並未實現。

2023年6月22日,訪問華府的印度總理莫迪在白宮與美國總統拜登在國宴上舉杯。(美聯社)
2023年6月22日,訪問美國華府的印度總理莫迪(右)在白宮與美國總統拜登在國宴上舉杯。(美聯社)

其次,儘管印度過去2年取得非凡的經濟成長,但印度的經濟規模仍然遠遠小於中國。2000年代初期,中國的製造業、出口、GDP大約是印度的2至3倍。現在,中國的經濟規模約為印度的5倍,GDP為17.7兆美元,而印度的GDP為3.2兆美元。

第三,印度在發展科學與技術以推動經濟成長的競賽中一直落後。中國的科學、科技、工程、數學畢業生人數幾乎是印度的2倍。中國將2%的GDP用於研發,印度則為0.7%。按收入計算,全球前20大的科技公司中,其中4家是中國公司,而沒有一家總部設在印度。

中國生產全球超過半數的5G基礎建設,而印度僅占1%。中國短影音社群平台抖音國際版TikTok及中國打造的類似應用程式現已成為全球領先者,但印度尚未開發出走向全球的科技產品。就生產人工智慧(AI)而言,中國是美國唯一的全球競爭對手,中國人工智慧公司「商湯科技」AI模型的關鍵技術績效衡量近期擊敗美國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OpenAI的GPT,印度沒參賽。中國擁有全球65%的人工智慧專利,而印度僅有3%。從2013年至2022年,中國的人工智慧公司已獲得950億美元的私人投資,而印度為70億美元。頂尖的人工智慧研究人員主要來自中國、美國、歐洲,而印度則落後。

OpenAI公司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是AlphaGo之後,最受全球矚目的人工智慧應用程式。(美聯社)
OpenAI公司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是AlphaGo之後,最受全球矚目的人工智慧應用程式。(美聯社)

第四,如果要衡量國家實力,比起國民人數,更重要的是勞動力品質,中國勞動力的生產力高於印度。國際社會稱頌中國消除赤貧的「減貧奇蹟」:1980年,中國10億公民中,90%的人收入低於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赤貧線。如今,這個數字大約為零。

相較之下,印度的貧困及營養不良程度仍然很高。印度14億人口中,超過10%生活在世界銀行每天2.15美元的赤貧線以下。根據聯合國最新的《世界糧食安全及營養狀況》報告(State of Food Security and Nutrition in the World),2019年至2021年,印度16.3%的人口營養不良,中國的這個比例低於2.5 %,而印度也是世界上兒童營養不良率極嚴重的其中一個國家。

《外交政策》指出,美國竭盡全力幫助印度實現更美好未來的同時,也應該思考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的評價,李光耀曾與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及甘地夫人(Indira Ghandi)等歷任印度總理合作,希望幫助印度強大到足以制止中國。

2023年3月20日,印度孟買通勤高峰時段的車站景象。(美聯社)
2023年3月20日,印度孟買通勤高峰時段的車站景象。(美聯社)

然而,正如李光耀2014年接受一系列採訪時解釋的那樣,他的結論是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根據他的分析,印度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是精英政治的敵人,加上官僚制度龐大,精英階層不願解決多個民族及宗教群體之間相互矛盾的要求,這些因素的結合讓他得出這樣的結論:印度不僅永遠不會成為「未來國家」,那個未來永遠不會到來。因此,當《外交政策》10年前向他提問印度是否會成為下一個中國,他直接回答:「不要把印度及中國相提並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

廖綉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