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metoo運動到「吹哨者保護法」

2023-06-23 05:40

? 人氣

吹哨、揭弊,示意圖。(資料照,取自Pixabay)

吹哨、揭弊,示意圖。(資料照,取自Pixabay)

2017年從美國開始席捲國際的metoo運動,台灣卻風平浪靜。這使我想到摩里士所著《西方憑什麼》及賈德戴蒙所著《槍炮、病菌與鋼鐵》的法治、科學論述,文明的進程與地理位置、物產有關與人種無關。不是台灣人奴性沒有勇氣吹哨揭弊的問題,而是沒有《吹哨者保護法》的外部申訴制度的法治,內部申訴的人治在不對等的權力下,不只會被勸退被吃案,受害者或吹哨者還會黑掉、被職場霸凌被迫離職,當然少有人敢站出來吹哨揭弊、揭發性騷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經過6年終於在台劇《人選之人:造浪者》鼓舞感動之下,前民進黨前黨工陳汘瑈在內部欲申訴被主管勸退、被大局為重後,透過臉書在網路上公諸於世吹哨揭弊,社會大眾透過網路加入戰局,在總統、立委大選恰當時機下,當時的婦女部主任現任的副秘書許嘉恬因而辭職,當時的督導副祕書長林飛帆因而在立委被提名下退選(經黨內調查沒有違反程序、沒有吃案,但影響了參選的正當性),台灣metoo運動風氣雲湧。

摩里士的另一著作《戰爭憑什麼:從靈長類到機器人的衝突與文明進程》中「具有建設性的戰爭、衝突,創造大政府、大型社會的文明進程,使暴力降低社會更安全」簡單說就是「衝突、妥協、合作、進步」的中心論述,很適合來詮釋這波台灣metoo運動。暴力包含肢體暴力、言語暴力、性暴力、冷暴力、霸凌等,性騷擾當然是暴力的一種,而且是職場的普遍現象,對於受害者的身心傷害不下於肢體暴力,多少受害者在暗夜哭泣,使職場充滿不安全,雇主得付出許多額外成本。

受害者揭發性騷擾,就是對加害者、權力的共犯結構、勸退吃案的主管、職場組織發動戰爭引起衝突,在網路時代社會上許多人也會加入戰局,這是具有建設性的戰爭,會使政府、社會介入性騷擾事件,形成大政府、全民參與的大社會,多方展開對話、妥協,而成為性平轉型正義減少暴力。當社會安定暴力減少,女性才有足夠的能力挑戰男性侵略。轉型正義除了究責外,最重要的是妥協、合作及法治,接納犯錯者以一個改過向善的公民回到社會,形成一個更大的社會,陷入人治獵巫的民粹則會分裂社會失去建設性。性騷擾雖可惡,但不致於社會性的死亡,妥協留條生路,加害者還能貢獻社會。

性騷擾是權力落差的職場霸凌,揭發性騷擾與吹哨者揭發弊案一樣,若沒有制度保護,同樣會被當權者報復,會被打壓會黑掉,並產生白羊群中的「黑羊效應」、服從權威的「從眾效應」,更可能被同事、網友進一步集體職場霸凌、網路霸凌。

我從2010年開始在台鐵吹哨揭弊(申訴勞檢的加班費案,2017年10月才成功,輪班、加班多給加班費1小時),這些狀況我都親身經歷過,若非意志堅強、樂觀開朗的人恐怕會得憂鬱症、會被迫離職,這也是我在2018年10月吹哨普悠瑪事件,被職場、網路霸凌,12月10日國際人權日申請集會遊行到立法院請願,並不斷投書媒體及參與發起《吹哨人》一書的出版(作者為媒體人黃光芹)推動《吹哨者保護法》立法的原因。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