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烏地稱與美中關係「非零和」!專家:需警惕中國擴大中東軍事存在

2023-06-10 11:00

? 人氣

2022年12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迎接(AP)

2022年12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迎接(AP)

沙烏地阿拉伯外交大臣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本周到訪該國時表示,沙烏地仍然與美國保持強健的安全夥伴關係,但與中國的合作可能也會加強。軍事專家認為,隨著伊朗構成的安全威脅不斷提升以及美國的焦點轉向印太地區,中東國家可能會隨之調整安全架構和外交政策。雖然中國在中東的影響力會集中在能源、經濟和外交領域,但美國也需謹防中國未來在軍事安全領域擴大足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6月6日至8日訪問了沙烏地阿拉伯。這是繼4月中央情報局局長伯恩斯、5月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之後,美國高官今年以來第三次到訪這個中東大國。

布林肯8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美國不需要任何國家在美國和中國之間做出選擇。「美國只是想展示夥伴關係的好處和我們所做之事中的『肯定性議程』(affirmative agenda)。」

「在過去兩年半和這三天裡,我從整個地區的合作夥伴那裡聽到(許多人都在利雅德),對於該地區的很多國家來說,美國仍然是首選的第一合作夥伴。」他說。

沙烏地外交大臣費薩爾(Faisal bin Farhan)表示,隨著中國經濟持續成長,沙中合作很可能會因中國在該地區內外的經濟影響力而得到加強,但沙烏地仍然與美國保持著穩固的安全夥伴關係。

「我不認為這是一個零和遊戲。」他說。

美中競爭下,中東重新考量合作夥伴

美國在過去30年來一直是中東地區的主導戰略力量和安全提供者,但是隨著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以及從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撤軍等行動,一些中東和海灣國家擔心美國會從該地區收縮戰線。

去年7月,美國總統拜登在沙烏地阿拉伯出席海灣合作委員會峰會時稱,美國「不會走開,留下真空由中國、俄羅斯或伊朗來填補」。

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的研究員、曾任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中東政策顧問的格蘭特・拉姆利(Grant Rumley)對《美國之音》表示,美國必須繼續向中東的合作夥伴表明,與中國建立更深層次的關係可能會排除與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建立更深層次的關係。

「中國主導的安全存在將首先優先考慮中國自身的利益。在某些情況下,中國的存在可能會危及美國和西方的專有技術。美國需要繼續與中東地區和世界各地的國家溝通,表明我們的紅線是什麼,以及如何在這個新的競爭時代最好地駕馭它們。」他說。

弗萊堡大學研究中東問題的講師朱莉婭・古羅爾-哈勒(Julia Gurol-Haller)告訴《美國之音》,中東地區國家正在積極尋求美國之外的其他盟友,不僅在經濟上,而且也在軍事和安全合作方面,「這表明有一種新的區域自治。」

儘管美國近年來更加將資源和注意力轉向印太,但海灣地區對美國的國家利益仍然很重要。倫敦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的中東政策研究員哈桑・阿爾哈桑(Hasan Alhasan)對《美國之音》表示,美國需要安撫在全球石油市場仍然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海灣夥伴,而且美國在印太地區的盟友和對手,包括日本、韓國、印度和中國,都依賴海灣地區的能源。

阿爾哈桑表示,中國對在該地區進行外交和潛在軍事介入的胃口越來越大,以及伊朗核計劃和導彈計劃的推進都對美國利益構成威脅。

海灣國家可能成立海軍聯盟,削弱美國領導力

伊朗海軍司令沙赫拉姆・伊拉尼2日表示,伊朗計劃與包括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巴林、伊拉克在內的地區國家聯合組建海軍聯盟,該聯盟還將包括印度和巴基斯坦。據伊朗媒體報導,伊朗、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阿曼已在中國的協調下開始磋商,旨在確保波斯灣航行安全。

不過,有關國家目前尚未對伊朗方面關於共組海軍聯盟的說法作出回應。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5日回應稱,中方支持地區國家加強團結自強,將繼續為促進地區和平穩定發揮積極和建設性作用,但是並未確認中國在成立潛在海軍聯盟過程中的具體角色。截至發稿,中國駐美大使館尚未回覆《美國之音》的採訪要求。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外交部5月31日發表聲明表示,該國兩個月前已退出由美國領導的聯合海上力量,源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對中東地區有效安全合作的考慮。

成立於2001年的聯合海上力量(Combined Maritime Forces)由38個國家的海軍艦船組成,由美國海軍中央司令部司令兼第五艦隊司令指揮,致力於推進紅海和海灣地區安全、反恐和反海盜等工作。

不過,美國第五艦隊發言人蒂姆・霍金斯(Tim Hawkins)回應此消息稱,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仍然是該組織的成員。他認為,伊朗是導致地區動蕩的頭號因素,伊朗聲稱要組建海軍聯盟來保護它所威脅的海域,這是違背情理的。

華盛頓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中東事務訪問學者詹姆斯・菲利普斯(James Phillips)告訴《美國之音》,上述海軍結盟如果成立,與其說是構成軍事威脅,不如說是政治挑戰。

「中國和俄羅斯海軍在離家這麼遠的地方行動會力有不逮。伊朗的伊斯蘭革命衛隊砲艦海軍在與美國的任何重大衝突中都會被炸飛。如果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阿曼決定參加聯合演習,這才真正令人擔憂,這將是他們發出的又一個政治信號,表明對美國的安全安排感到不滿,並通過靠近俄羅斯和中國來兩頭押寶。」

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 5日發布研究報告指出,在可預見的未來,海灣地區海上安全架構可能仍會依賴美國,儘管比過去幾十年有所減少。它們彼此之間將愈發合作,並增加海軍資產的投資(包括船舶、基地和本土工業能力)。從2014到2022年,海灣國家船隻的數量從512艘增加到621艘。

國際戰略研究所的阿爾哈桑認為,現在嚴肅對待這一可能成立的海軍聯盟還為時太早,很難想像印度會加入中國或巴基斯坦的海軍建設。

「即使海灣國家加入中國的海上安全建設或聯合軍事演習,也不意味著海灣國家與中國結盟反對美國。海灣國家的戰略實際上是避免形成強硬結盟,而是尋求擴大經濟和安全夥伴關係。」

他指出,海灣國家在大部分的武器採購、空中和導彈防禦、主要軍事平台的長期維護和訓練以及情報共享方面仍然依賴美國,無法承受在中短期內完全脫離與美國的安全夥伴關係,「這就是為什麼他們與中國結盟的情景似乎是不可能的。」

阿爾哈桑提到,美國在過去兩年採取多項措施向海灣合作夥伴保證其對該地區的承諾,基本上保持了強大的軍力態勢,並成立了新的海軍特遣部隊,即美國第59特遣隊和第154聯合特遣隊,重點關注無人水面艦艇(USV)的使用和合作夥伴的海軍訓練。

但是,該地區的安全環境仍然不斷惡化,伊朗在海灣地區周邊海域繼續實施侵略行為,經常扣押和襲擊油輪。此外,伊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獲得核武器,並繼續推動其導彈計劃,展示所謂的高超音速導彈並測試了一種聲稱射程超過2000公里的新型導彈系統。

阿爾哈桑認為,海灣國家確保石油(以美元計價)的自由流動以換取美國的武器和保護的關係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初期,但現在似乎不再完全可行。雙方需要深化合作,包括明確的共同利益聲明、例行的高層接觸以及解決和遏制分歧的明確機制。

「美國和海灣國家需要根據雙方都同意的條件重新建立關係。在過去的幾年裡,合作夥伴的預期錯配一直是(他們)長期沮喪的根源。美國需要認識到,當自身的優先事項已轉向專注於對抗中國和俄羅斯,其海灣合作夥伴也變得越來越自信,有時會以與美國偏好不一致的方式進行調整。」

安全經濟利益相交織,美國需警惕中國在中東軍事擴張

近年來,中國不斷加強和中東地區的經貿和外交聯繫,該地區是中國重要的能源供應國和貿易夥伴。2005年至2022年間,中國在中東地區的投資超過2730億美元。

6月6日,伊朗駐沙烏地阿拉伯大使館在關閉七年後正式重新開放,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今年3月在中國斡旋下同意恢復外交關係,震動了中東的地緣政治格局。中國還和俄羅斯、伊朗在波斯灣入海口附近的阿曼灣舉行了聯合海軍演習。

中國目前僅在在非洲國家吉布地正式成立了一個軍事基地。但是據《華盛頓郵報》援引五角大廈洩密文件報導,美國情報機構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一處疑似中國軍事基地的地方看到秘密建築活動的跡象。

「我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會嘗試在中東地區建立基地架構,聯合演習可能有助於中國進入該地區的海軍基地。」傳統基金會的菲利普斯說,中國的目標是削弱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用自己的影響力取而代之。

為了向海灣國家證明美國是可靠的盟友,菲利普斯建議,美國需要擊敗伊朗及其代理人,尤其是面對胡塞武裝的襲擊時,對該地區的安全需求要更加敏感。

「美國還必須對伊朗代理人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發動的襲擊做出更強有力的回應,並重新考慮推動與伊朗達成另一項虛幻的核協議。這將有助於讓阿拉伯海灣盟友放心,他們的安全利益不會被一個更注重安撫而不是威懾伊朗的政府所忽視。」

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的拉姆利認為,中國已逐漸擴大其在中東的安全存在以滿足經濟利益,目前體現在吉布地的基地(中國第一個海外基地)、反海盜海軍特遣部隊(中國持續時間最長的海外部署)、適度但不斷成長的武器出口市場,以及對關鍵基礎設施的投資,如港口和電信。

「但我不認為中國的安全存在是取代或複製美國安全架構的更大努力的一部分,目前的安排為北京提供了最大的利益,它受益於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國和國際海上聯盟維護的商業流動的穩定性,而北京也能夠利用中東的足跡推動其國家形象、經濟利益和外交舉措。」他說。

儘管中國目前在中東地區永久部署的是一隻由三艘船艦組成的小型海軍艦隊,無法與美國海軍的龐大存在相提並論,但軍事專家警告說,中國海軍很有可能在該地區進行擴張。

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美國研究中心(USSC)外交政策與防禦項目研究員赫辛格(Blake Herzinger)和美國企業研究所的傳播和研究助理里夫可維茲(Ben Lefkowitz)撰文指出,解放軍海軍特遣部隊在該地區的部署速度從2008年至2017年的平均每年2.6次,增加到此後的3.6次。中國擴建吉布地的設施並尋求在非洲、巴基斯坦和波斯灣建立新基地,表明中國有興趣在該地區維持更多的大型船隻,長期駐紮而非輪流部署的前景也不應低估。

弗萊堡大學的哈勒也認為,中國迄今對波斯灣地區的戰略主要由能源需求及「一帶一路」倡議所驅動,但中國海軍未來的發展目標將值得密切關注。

「在印度洋地區,尤其是波斯灣沿岸的水道(亞丁灣、荷姆茲海峽等)是全球貿易尤其是歐洲、中東和亞洲之間極其重要的海上交通線。很明顯,中國想要在那裡獲得更大的立足點。」

「但我認為這更符合經濟利益而不是軍事擴張計劃,」 哈勒說,「通過深化與波斯灣地區所有參與者的關係,無論是否存在緊張局勢或爭端,中國主要追求其經濟和能源利益,該地區越穩定,對這些利益越有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