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客座評論:台灣「總統候選人」出奇招搏版面

2023-06-04 11:00

? 人氣

20230531-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赴立法院拜會黨籍立委並進行意見交換。(蔡親傑攝)

20230531-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赴立法院拜會黨籍立委並進行意見交換。(蔡親傑攝)

距離2024年的總統大選投票日大概只剩下6個月又幾天,聽起來好像還有一段時間,不過仔細一算,這樣的時間要跑遍全台29個行政區,可能還真的要分秒必爭。所以在目前這個還不能公開競選的階段,候選人就得想盡辦法,佔領媒體版面,網路時代還要推高自己的聲量,絕對不能落人之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執政的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該黨的主席、現任副總統賴清德,到他的母校台灣大學和學生們玩起了快問快答;問他想和哪一位領導人約吃飯,一句「習近平」,引起了媒體的注意,還有台獨基本教義派的不滿。大家的重點都是賴清德想約習近平吃飯,忽略了賴清德也說希望藉吃飯的機會,「勸」習近平「放輕鬆一點」。

其實大家也都知道,以目前兩岸的氣氛來講,大概是不可能看到賴清德與習近平同桌共餐,基本上這個問題和答案都是假設性的議題,台獨基本教義派不滿也是意料之中。但是,在和年輕世代互動的場合,爭取的是年輕人的認同,尤其是民進黨的年輕世代選票流失嚴重,出乎意料的「賴習餐會」這種答案,雖然實現的可能性可以說是小於零,也可以讓媒體報導好一陣子。

目前最大在野黨國民黨的候選人侯友宜,最近民調被說是「一路下滑」,搞得國民黨憂心忡忡;黨內同志在確定徵召之後,雖然也許還不到「分崩離析」的地步,但是不可否認已經是裂痕處處,明的跑、暗的溜、還有的是處於「曖昧狀態」。

國民黨中央動員立法院黨團召集黨籍立委和侯友宜來場「便當會」,藉吃便當的機會營造立委與候選人大團結的氣氛,的確拉到了媒體的注意,只不過很多媒體注意的是支持郭台銘的立委與侯友宜如何互動、大合照的時候有沒有握拳喊口號。不少媒體也在傳國民黨「換侯」,逼得黨中央出面駁斥,形容這是綠營的「見縫插針」;雖然最早表示這種擔心的,可能是所謂的深藍人士。其實也不能小看侯友宜,2022年在人口400萬的新北市,他可以大勝對手將近45萬票。

在台灣要選總統,就不能不參加廟會活動,金門浯島城隍廟的城隍遶境巡安日就是一個好機會,受邀參加的除了有賴清德,還有以前啃過民進黨、現在正步步蠶食國民黨的民眾黨黨主席柯文哲,以及爭取國民黨徵召失敗的郭台銘,至於侯友宜則是缺席。據說廟方有致電邀請,但是沒有回應;侯友宜方面則是說已經有行程安排,總之3+1就成了3缺1。為什麼說是3+1呢?這是因為郭台銘雖然爭取國民黨提名失敗,但是不能就此將他排除在外,只不過目前意向不明,所以暫時列為+1。

郭台銘先是趁賴清德這次的金門一日行程,把他的《和平宣言》當面給了賴清德,接著不但和柯文哲一同為城隍爺抬轎,還向媒體表示,他要賴清德仔細看過《和平宣言》之後以書面回答他。雖然被綠營說是「傲慢無禮」,但是對他的支持者還有對民進黨不滿的選民而言,感覺就是「很爽」。

再接著,郭台銘又「夜間突訪」柯文哲,兩人隔海遙望廈門夜景,引起了媒體不少聯想;而翌日早晨,一句「我都忘了」,又讓話題延燒,繼續推高討論聲浪,連善於議題戰的柯文哲都明顯地處於被動回應,所以不能小覷郭台銘。

以往長期被看成是國民黨囊中物的金門,如今政治生態也開始變色。現任的縣長是在去年選舉之前加入了民眾黨但宣稱自己還是「無黨籍」的陳福海;國民黨黨籍的金門縣立委陳玉珍則是在郭台銘爭取國民黨徵召期間,就明白表態支持郭台銘。在確定徵召侯友宜之後,金門政治生態變色更為明顯,例如國民黨籍縣議會議長洪允典明白表示支持「郭柯合」,甚至說出不怕黨紀處分,直言:「金門人不是傻瓜。」

這種氛圍之下,柯文哲踏上正在由藍轉白的金門,受到的歡迎程度可能高過台灣任何一個地方。他拋出了一個每到選舉就會出現的議題,那就是「金廈大橋」、「金廈一日生活圈」、「金門和平示範區」,這些都是金門人深有所感,但是台灣居民比較不能感同身受的議題。

不過,這些議題之所以講了那麼多年卻遲遲無解,除了政治的敏感之外,也有實際的困難。金門人不是不知道,但是多年來金門有太多問題需要解決,最後的決定權卻不在他們自己的掌握之中。柯文哲拋出的議題也許不像「郭柯夜會」那麼聳動,但是對爭取鞏固金門作為民眾黨的橋頭堡絕對有用,而且也可以表現出他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墨綠」的柯文哲,而是「白色」的柯文哲,對爭取非綠選票肯定加分。

半年多那麼一點的時間當中,各組人馬都不能出毛病,例如民進黨中央黨部爆發性騷擾被「吃案」、草率對待的案件,這種大本營失火都會對競選造成不利的影響。未來隨著攻防加劇,議題也會愈來愈多,爭議的程度更是會愈來愈高,搏版面的手法自然也會愈來愈激烈。台灣的選舉有的時候是不出意料,有的時候是峰回路轉,現階段看起來的輸家未必一定會輸、同樣地贏家未必就肯定會贏呢!

詹威克:台灣出生的醫界逃兵,曾經客居美國然後到英國從事媒體工作,也研究東亞歷史,八十年代離開台灣,繞世界一圈後返台定居。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 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詹威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