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玄觀點:母親傘下─向為性別平權奮鬥的臺灣母親致敬

2023-05-13 06:30

? 人氣

臺灣性別平等運動的推展過程中,母親成了核心的角色,不僅是事件當事人,也包括在過去「法不入家門、父權至上」的時代願意挺身出來站在社會最前線,忍受社會輿論不友善的屈辱誤解的婦女倡議團體、研擬草案的學者專家、提案連署的立法委員,婚姻諮詢專線的志工,還有婆婆媽媽立法院遊說團、法院觀察團等監督力量的所有人,同樣令人感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她們大部分也是母親,感同身受在法律不平等壓迫下的受害者處境。曾有婚姻諮詢專線志工分享著在她擔任接線督導20年的日子裡,讓她從一位只知道照顧自己孩子母親的角色,轉換成可以幫助更多母親、孩子的身分時,她亦從中獲得人生的另一種價值。在時隔30年後的今天,縱然在不同位置,仍持續著為婦女權益而努力。

不讓母親獨力撐傘,為母親建構司法保護,政府責無旁貸。家庭暴力民事通常保護令核發效率常為人垢病,2022年核發家庭暴力民事通常保護令平均日數51.72天,較2016年平均核發天數48.87天退步,2021年更曾高達56.04天。基於家庭暴力受害者人身安全,保護令核發必須更積極快速。去年6月才上路的跟蹤騷擾防制法中也有保護令制度的設計,各界也在密切觀察法院核發速度。

另在為子女最佳利益的程序監理人行使方面,程序監理人係為受監理人之利益,主張受監理人之權利,陳述監理人之意見,然目前實務上運用程序監理人機制比例極低。因此,程序監理人機制的宣導、指引及法院更積極的職權運用、家事調查官及訪視社工的專業能力訓練等,這亦是家事事件法實施10年後應予強化的重點。

「我們不要這樣就算了」這不僅是戲劇對白,也是在性別平權進步的現今,在向為性別平權奮鬥的臺灣母親致敬時,我們要繼續往前進的動力。

*作者為雍展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董事長,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