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世界工廠遭遇勁敵:「印度製造」會取代中國嗎?

2023-05-11 11:00

? 人氣

印度即將成為「全球人口最多國家」,但沒人知道何時以及人數(圖/Jovyn Chamb @Unsplash)

印度即將成為「全球人口最多國家」,但沒人知道何時以及人數(圖/Jovyn Chamb @Unsplash)

西方公司正急切尋找世界工廠中國的替代市場,這一戰略被普遍稱為「中國加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印度正全力試圖成為這個「加一」。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
風傳媒邀請你一起用閱讀串起愛,幫助身障樂兒實現想要的生活目標。2023/05/31 以前,訂閱《風傳媒X華爾街日報》VVIP公益專案,就幫你捐出1,000元給樂作創益協會。

只有印度擁有與中國相當的勞動力和國內市場規模。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印度可能成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西方政府將民主國家印度視為理想的合作夥伴伙板,印度政府也已採取行動使其商業環境較以往更為友好。

印度這一雄心得到蘋果公司(Apple Inc., AAPL)的支持,該公司決定大幅擴大iPhone在印度的生產,包括加快生產其最先進的機型。

印度大環境正發生變化的跡象,在泰米爾納德邦南部斯里佩魯姆布杜爾的龐大工業園中可見一斑。外國製造商很早就開始在那裡為印度市場大舉生產汽車和家電。現在,製造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玩具和鞋類等各種產品的跨國公司也加入這一行列,它們都在尋找中國的替代者。

2021年,全球最大的風力渦輪機製造商之一丹麥維斯塔斯(Vestas, VWDRY)在斯里佩魯姆布杜爾新建了兩家工廠。現在,這些工廠的六條裝配線主要負責組裝輪轂電池、動力總成和其他部件,這些部件高高堆放在一個倉儲場裡,準備運往世界各地。

有關印度很快將成長為第二大渦輪機市場的預期激發了維斯塔斯的擴張行動。除此之外,負責監督該擴張的Vestas Assembly India高級主管Charles McCall表示,這同時也旨在加大多元化,降低對中國的依賴,特別是中國政府在疫情期間實行動態清零政策導致多次封控後。維斯塔斯在該地區的大部分生產位於中國。McCall稱:「我們不想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中國這一個籃子裡。」

維斯塔斯的一些供應商也加入了這個行列。美國合約同製造商TPI Composites生產260英尺長的渦輪機葉片,這些風輪葉片在附近的高速公路上運輸時經常引起人們的注意。該公司在縮減中國業務的同時大舉擴張了印度業務。最近離開該公司的McCall說,最終維斯塔斯85%的供應商都將在印度。

在全球製造業中,中國仍高居霸主地位;這一地位是在中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跨國公司蜂擁而至時得以鞏固的。但越來越多的因素已促使企業尋求後備方案。首先是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來自中國政府的技術轉讓壓力。其次是美國總統川特朗普(Trump) 2018年對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徵收關稅的措施、中國2020年至去年的抗疫封控,以及現在西方政府推動與中國經濟脫鉤的局面。

許多國家都在爭取成為那個「加一」,越南、墨西哥、泰國和馬來西亞的競爭尤為激烈。

印度仍必須克服一些根深蒂固的問題,之前受這些問題影響,該國在全球供應鏈中只是一個小角色。印度的大部分勞動力仍然貧困且缺乏技能,基礎設施不發達,包括法規在內的營商環境可能也比較繁雜。相對於印度的經濟規模,製造業仍然很小。

儘管如此,經過幾十年令人失望的徘徊,印度目前正在取得進步。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數據,印度2021年的製造業出口幾乎只有中國的十分之一,但卻超過了除墨西哥和越南之外的所有其他新興市場。

電子產品已經成為增幅最大的一個領域,自2018年以來,該領域的出口增長了兩倍,在截至3月的一年中達到230億美元。據來自Counterpoint Technology Market Research的資訊,印度產智能手機在全球智慧型能手機總出貨量中的佔比已上升,2016年為9%,今年料為19%。

據央行數據,從2020年到2022年,外商來印直接投資平均每年為420億美元,在十年間增加了一倍。

自從去年中國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前夕宣布中俄友誼「無上限」以來,美國及其盟友已加大力度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 2月份訪問印度時表示,通過「友岸外包」,美國正「加強與許多值得信賴的貿易夥伴的整合,包括印度」。

要論對於印度會成為下一個中國的押注,蘋果公司的行動在企業界最具代表性。過去15年裡,該公司幾乎完全是在中國打造了一個最先進的供應鏈,來製造旗下的筆記型本電腦、iPhone以及配件。這為中國整體製造業的發展提供了助力。

該公司自2017年起在印度組裝較低端的iPhone機型,而其最新旗艦產品iPhone 14去年推出後沒過幾周就開始在印度生產了。摩根大通(J.P. Morgan)估計,到2025年,四分之一的iPhone將在印度生產。

印度官員希望蘋果公司的存在將刺激其他公司的到來。「龍頭公司通常可以起到帶頭作用。」印度商工部長高耶爾(Piyush Goyal)接受採訪時說。「我們相信,這會向歐洲、美國和日本的其他公司發出一個強烈的信號。」

蘋果一直在推動其供應商在中國之外進行多元化,先前許多供應商的生產在新冠疫情封控期間受到了干擾。與此同時,中美和台海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一直在加劇,而蘋果的主要製造商富士康科技集團(Foxconn Technology Group)總部就設在台灣。

富士康將擴大位於印度城市欽奈附近的現有工廠的iPhone生產。據《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知情人士稱,該公司計劃到2024年將該廠的iPhone年產量提高到約2,000萬部,並將工人數量增加約兩倍,達到10萬人。

蘋果公司的一位發言人未予置評。

印度在克服一些商業障礙方面已經取得了進展。2014年,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推出了「印度製造」行動,旨在促進製造業的發展。印度已經將許多政府服務數位化,並加快了鐵路、機場、貨櫃集裝箱港口和發電設施的建設。

高耶爾指出,印度在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營商便利度排名以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的全球創新指數中排名上升,而且自由貿易協定的數量不斷增加,這些都證明「我們現在更加重視……與其他國家的融合。」

印度在2015年推出了出口稅收和關稅減免,並在2021年對其進行了修訂。芬蘭Salcomp的董事總經理Sasikumar Gendham說,關稅減免是「整個電子行業的觸發點。」Salcomp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充電器製造商,也是蘋果公司的供應商。

自2014年以來,Salcomp的印度員工已經增加至原來的六倍,達到12,000人,該公司計劃在未來兩年招聘25,000人。

該公司有200輛接送工人的巴士,並計劃建設可容納15,000人的宿舍,以印度的標準衡量,該公司的園區可謂規模龐大,不過以中國的標準衡量尚不足為奇。該廠每年生產約1億台設備,而中國工廠的年產量約為1.8億台。

儘管取得了這樣的進展,但還不清楚是否足以讓印度脫穎而出。台灣貿易促進機構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TAITRA)駐金奈的負責人施育龍(Jules Shih)說,在印度做生意已經變得更容易,但印度在許多方面仍然落後於其他國家。

施育龍說,在印度建廠,拿地和審批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外籍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工程師的簽證申請也很耗時。他說:「我們覺得他們沒有一個跨機構的統一目標,以更快實現『‘印度製造』’。」

2020年3月,印度推出了「與生產掛鉤的激勵措施」,為目標產品提供直接補貼,最先入圍的是移動電話和零部件、藥品和醫療設備。

一些公司發現申請與生產掛鉤的激勵措施的過程很繁瑣。韓國科技巨頭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 005930.SE)一直在與相關部門商討退稅額的問題。三星印度公司的一位發言人說,該公司致力於成為印度的合作夥伴,並努力使該計劃獲得成功。

當地官員和企業表示,印度的製造業中心正在出現勞動力短缺。這是因為,與中國不同,許多工人不願意為找工作而背井離鄉。此外,印度的工會也比中國更強大。

中國鼓勵海外企業在經濟特區建立供應鏈,這些特區在關稅上對進口零部件和機械給予優惠待遇。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印度製造」則試圖通過提高進口關稅、用本土製造的產品來取代進口。

印度的這些關稅舉措阻礙了進口許多零部件的行業發展。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經濟學家、前印度央行副行長Viral Acharya在3月份為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發布的一份報告中寫道:「印度恰恰在那些存在『「中國加一』」機會的產業、商品製造行業實行保護主義。」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簡稱IMF)在去年12月對印度經濟的年度評估報告中稱,印度融入全球價值鏈的進程已經停滯。

自「印度製造」計劃啟動以來,製造業在印度經濟產出中所佔的份額實際上出現了萎縮,2021年的佔比已降至14%——遠低於墨西哥、越南和孟加拉國的佔比。

在2014年至2018年期間擔任莫迪首席經濟顧問的Arvind Subramanian說,就所有像蘋果公司這樣接受印度的外國公司而言,有數家公司報告在印度遇到糟糕經歷。他表示,倘若沒有中國因素的推動,即使是蘋果公司在印度的投資原本也不會發生的。

去年秋天,亞馬遜公司(Amazon.com, AMZN)關閉了該公司在印度的部分業務。亞馬遜當時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將繼續發展和壯大在當地的電子商務生態系統。」

中國的經驗表明,要想為受教育程度較低的農村勞動力(尤其是女性)創造大量中等收入的工作崗位,就需要發展製造業。

泰米爾納德邦的本土獨角獸公司Ola Electric體現了這種希望。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兩輪摩托車和小型電動摩托車市場,Ola以其色彩鮮艷的小型電動摩托車迎合了電動車需求,一舉成功。

根據新德里智庫Council on Energy, Environment and Water的數據,過去兩年,印度的電動兩輪車新註冊量增長了逾九倍,在截至今年3月31日的財政年度達到684,273輛。

Ola的新工廠每年生產50萬輛小型電動摩托車。該公司計劃將工廠面積擴大至原來的四倍,其中兩英畝用於室內森林。該公司稱將從2024年初開始生產電動汽車。

這個寬敞明亮的工廠擁有一支幾乎全部由女性組成的員工隊伍,從保安到噴漆工人、再到試騎人員,清一色的巾幗。

「最初,她們的父母對於讓她們去工廠工作躊躇不決,」Ola的企業事務副總監Jayaraman G.說。「現在不會再猶豫了。過去一年,他們看到了經濟上的改變——有的為兄弟姐妹支付教育費用,有的幫家裡蓋起了兩室或三室的住宅。這對她們的家庭來說是驕傲時刻。」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